左圖:到內地升學就業的陳沅彤,現為「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助理研究員。
右圖:DSE周三(20日)放榜,有升學顧問表示,目前內地的中醫專業最受港生歡迎。
中學文憑試(DSE)本周三放榜,內地高校因具備水準高、選擇多、學費便宜等優勢,成為DSE考生的升學選擇,每年有約3000人報讀內地的學士學位課程。考生可通過港澳台僑聯招試、院校獨立招生等計劃報讀內地學校。有升學顧問表示,目前內地的中醫專業最受港生歡迎,而數理基礎好的港生亦會選擇工程、資訊科技等專業。
在廣州中山大學畢業的香港學生分享說,內地升學的經歷令她獲益良多,現時更在特區政府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成功入職,她認為內地升學經歷增加了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大公報記者 鍾怡
2017年文憑試結束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中六畢業生陳沅彤便透過中山大學的獨立招生計劃,入讀該校法學院。陳沅彤說,她對法律相關專業很感興趣,相較於香港,內地有更多法學院供她選擇。在離家距離、學校排名、個人成績、學費等綜合考慮下,她選擇了讀中山大學並順利入讀。
視野擴寬 增社交及抗壓能力
大學畢業後,陳沅彤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成功入職,現為「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助理研究員,研究《基本法》、《憲法》等相關課題。陳沅彤說,她每個月薪金1.8萬港元,由特區政府和公司一同提供。此外,廣東省亦會每月提供1000元人民幣的生活補貼。
陳沅彤說,對比其香港同學,她擁有內地、香港兩地的生活、學習和就業經驗,不僅擴寬了視野,提高了待人處事和抗壓能力;亦增加了大灣區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大灣區內地城市機會很多,相信未來幾年我都會在內地繼續發展,亦歡迎更多師弟師妹考慮內地升學及就業。」
目前,文憑試考生可以通過港澳台僑聯招試、院校獨立招生等計劃報讀內地學校。香島專科學校校長羅永祥表示,包含碩士生、博士生在內,目前逾1.6萬港青在內地高校讀書,而每年亦有約3000人報讀學士學位課程。其中,中醫專業最多人讀,每年約二三百名港生選擇該專業。「因為內地中醫院校有名、設施好,對港生錄取標準寬鬆,考生達到基本要求3322,一般都能順利入讀。」此外,數理基礎好的港生亦會選擇工程、資訊科技等專業。
教育職業博覽 周四會展舉行
羅永祥說,香港院校的熱門專業競爭大,為了順利入讀心儀科目,愈來愈多本地學生選擇到內地升學。
內地學歷認可基本上與香港互通,擴大了畢業生的就業範圍,比如就讀中西醫、建築師等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選擇回港參加職業考試。而對於想在大灣區就業的港生,內地升學的經歷會幫助學生了解內地市場,亦能擴寬社交網絡。
內地升學有諸多優勢,惟不少港生卻對內地升學途徑、要求等了解甚少。為了讓港青加深對升學、就業的了解,香港貿易發展局將於7月21至24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第31屆教育及職業博覽,為學生及求職者提供一站式升學、進修和就業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