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港澳訪問團,與陳清泉院士親切握手。\視頻截圖
香港回歸祖國後,與內地的科技交流日益增多,但也出現一些困難。2017年6月,香港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陳清泉牽頭,與其他23位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給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寫信,表達了香港科技工作者報效祖國的迫切願望和促進科技創新的巨大熱情,同時也期待國家能夠幫助解決一些影響科研發展的問題。
「沒有想到,總書記很快就作出了重要批示,勉勵香港科技工作者融入國家建設,並責成有關部門予以落實國家科研經費過境香港使用等問題。」陳清泉十分感慨,掣肘兩地科研交流的壁壘終被破除,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邁上一個新的台階。\大公報記者 鍾怡
總書記心繫香江,對香港創科發展尤其重視,支持香港成為創科國際中心。總書記給陳清泉等24位在港兩院院士的回信,如指路明燈,激發了科研人員報效國家的熱情。
我看到指示後,心裏的大石頭就落下了!
談起寫這封信,陳清泉近日對大公報記者說,當年香港和內地的科技交流增加,兩地科研工作者互相合作、來往密切,但也存在國家科研經費無法過港、科研儀器設備入境需收關稅等問題。「我以前一直提出過這些問題,但因牽涉到國家外匯管理局、海關等一系列部門,很難解決。為了打破香港創科僵局,我在2017年6月的時候,牽頭寫信給總書記。」
陳清泉憶述,習近平總書記收到信後,指示很快就批下來了,「我看到指示後,心裏的大石頭就落下了,說明總書記對香港非常重視!」直到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才對外界公開,但那時國家科研項目經費過境香港使用、科研儀器設備入境關稅優惠等問題已基本解決。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國家科技部、財政部立即行動,迅速做好貫徹落實工作。國家科技部很快把科研經費2200萬撥給香港的16個國家重點夥伴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並對國家科技計劃直接資助港澳科研活動作出總體制度安排。而香港在內地設立的科研機構均已享受到支持科技創新的進口稅收政策。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心繫香港科研發展。這封信對香港是個強心劑,指明了方向。」陳清泉說,不僅是資金「過河」,更為香港科學家帶來前所未有的精神動力,提高了香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責任感,很受鼓舞。
「那封信的到來,給香港的科技發展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陳清泉說,接下來的這幾年,本港的科技措施就如雨後春筍般湧來。比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要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中強調要大力發展粵港澳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等等。「這當中涉及的一個個科研政策,都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規劃、督促的。」
香港科研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前景無限!
政策的出台亦帶來資金和設備援助。陳清泉補充道,在科研資金方面,截至2021年年底,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內地不同省市已批出約6.2億元人民幣(約7.6億港元)給本地的大學及科研機構進行約310個研發項目、參與建立19個粵港澳實驗室及建立兩個實驗室的香港分支機構。此外,國家亦開放「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予港澳年輕學者申請、計劃在2025年建成約4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等,促進兩地合作。
此外,河套、前海、南沙等創科發展平台亦陸續出現。陳清泉說,政策、資源、平台三者齊全,香港要把握國家給的機會,爭分奪秒補足目前存在的應用研究院和創科企業的短板。「香港科研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前景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