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上水新運路港鐵站外的違泊單車佔據了單車徑,阻礙騎單車人士通過。
疫下「假日單車手」暴增,街頭湧現違泊,政府雖定期清理,但問題隨街亂泊仍然嚴重。大公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區,發現由新界到市中心區,多處欄杆都泊滿單車,在東鐵上水站更幾乎被違泊單車包圍。
有單車車主與議員建議政府增加「貨櫃屋」式泊位,同時加強清理掃蕩,解決問題。\大公報記者 黃山 盛德文 蘇荣(文) 盧剛昌(圖)
本港單車泊位供不應求,加上市民貪方便,違泊和廢棄單車佔用公眾地方情況嚴重,過往雖有地政署、運輸署、食環及警方等不時聯合執法,清理掃蕩違泊及廢棄單車,但成效不彰,往往是這邊剛清理完,那邊又故態復萌。
新界區港鐵站沿線重災
大公報記者連日走訪港九新界十多條街道,發現違泊現象十分普通,新界區港鐵站沿線情況更甚,大圍、上水、大埔港鐵站外的違泊廢棄單車更是數以百計。
東鐵站、西鐵站、巴士總站、行人天橋附近,都有大量違泊單車,加上「共享單車」爭位,問題變得更嚴重,甚至出現阻街和環保問題。
共享單車霸佔合法泊位
據悉,不少居民隨街亂泊單車與各區單車泊位不足有關。據運房局及運輸署2020年5月的數據,全港現時有60500個公共單車泊位,當中超過38000個由運輸署管理,餘下由政府其他部門管理,而全港有單車徑超過225公里。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議員李世榮建議,政府應加大推廣相關配套進度,以及對共享單車違泊現象的監管,盡最大努力保障市民綠色出行。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色出行,單車是綠色出行工具之一,越來越受市民歡迎,但泊位不足問題亦日趨嚴重。」李世榮強調,政府應加強相關配套措施,在適當位置借出一些土地給民間組織營運,興建類似「貨櫃屋」停車場,適當向車主收取租金,「這樣既解決泊位不足又環保。」李世榮解釋,單車在露天長期停放,日曬雨淋容易損壞,加上盛物籃積水和積垃圾,造成衞生問題。
此外,共享單車隨處亂泊及霸佔合法泊位情況嚴重,「前兩天還見到食環署職員清理數輛違泊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亦佔用了社會資源,政府理應加強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