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部分行業缺乏新人入行
內地及其他國家近年致力發展職業教育,鼓勵年輕人按其能力和興趣選擇升學出路及加入不同行業,推動傳統工人向專業人才轉型。
去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工作意見》,明確指出職業本科將納入現有學士學位工作體系,按學科門類授予學士學位。同時,普通本科和職業本科具有價值等同的證書效用,在就業、考研、考公務員等方面具有同樣的效力。
奧地利職業教育學生達68%
德國的職業培訓是融合一般技能教授和實際在職培訓的雙軌系統,這雙軌系統的成功之處在於私人機構的積極參與和相關培訓水準的制訂。不僅如此,政府監管下的在職培訓確保了學員可流動於行業內,主要由私人市場提供的支持讓培訓內容更貼近市場要求,使德國的職業培訓更容易配合其產業需求和發展推出。
多個國家透過「學徒制」培養出大批技術人才,例如奧地利初中畢業後,學生可繼續就讀高級中學,按部就班升入大學;或進入職業學校。2020年奧地利職業教育學生比例高達68%,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奧地利公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可程度亦高,學生沒有特別看重高等學歷,不認為從事「藍領」工作不體面,大學不再是通向成功職業生涯的唯一途徑。
英國將延續教育學院視為教育體系重要部分,分為職業路線(Vocational)及學術路線(Academic),前者結合社會的職業技能需要,培養在各種行業中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人才。人口只有幾百萬的芬蘭和瑞士,亦分別設有25間和8間應用科學大學,大部分都是由政府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