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投身機電行業已20年的許嘉昌指出,現時藍領崗位普遍缺乏人手。圖為他所開的公司為海洋公園水世界的大型LED屏幕提供電源系統。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競選政綱中強調要積極推動「再工業化」,社會近年普遍關注有關方面技術人才不足的問題。從事機電業多年的許嘉昌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出,現今機電業等「藍領」崗位鮮有年輕人入行,主要原因是香港的教育制度存在不足,學生變成「考試機器」,社會亦對職專文憑(DVE)有負面印象。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香港的教育以學習傳統的學術科目為主,忽略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造成出現嚴重人力資源錯配,希望政府加強職業專才教育發展、提高應用學習科目的認受性。\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
「香港機電業、製造業等行業缺少新鮮的血液,甚少青年入行。」37歲的許嘉昌,17歲時已經投身機電行業。他指出,現時建造業等藍領崗位,長期缺乏人手及鮮有年輕人入行。很多家長不認同學生修讀職專文憑,都希望子女選擇傳統學術科目。他認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地位應該相等,只是選擇的道路有所不同,不應該有歧視的現象。
許嘉昌表示,香港職業教育發展多年,青年人可以通過職業培訓追尋夢想,少走好多彎路。現時好多學校都有推動職業培訓,通過專業的教育和實習充分理解行業的發展和晉升階梯。他回憶起自己剛剛就業的時候,「當時好少入行嘅途徑,職業教育未及現時完善,只能靠自己四處搵工。」他坦言初入行時不易捱,「起初師傅不會輕易教你技能,多數只做搬運及雜務。」經過不斷努力和學習,他23歲自立門戶創業,開公司後他更關注職業教育,時常與職業學校合作,客串做導師。他指出,現在的職業教育,導師都會傾囊相授,培養學員的專業知識、實用技能和應有的態度,為香港培育專業人才。
議員:側重學術 忽略職業教育
許嘉昌認為,現時職業教育配套完善,但缺少誘因與宣傳,他希望政府加強對職業教育的宣傳,特別是提升勞工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形象,另外要增加待遇和勞工權益,相信可吸引不少青年踏出第一步參與職業培訓。
職業教育近年亦受社會各界重視。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最近在立法會提出「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培養人才構建多元出路」的議員議案並獲通過。他接受《大公報》訪問指出,香港的教育以學習傳統的學術科目為主,忽略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造成出現嚴重人力資源錯配,但隨着科技發展及產業轉變,單一的學術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他促請政府全面檢討現行教育政策,以加強職業專才教育發展、提高應用學習科目的認受性,並檢討學徒訓練的制度,為香港培養多元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從而實現本港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
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陳祖恒表示,隨着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了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包括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等,本港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因而大增,改善職業專才教育政策刻不容緩。
借鑒深圳 校企結合產教融合
「提升職專教育地位,是國內外的大趨勢。」陳祖恒指出,在內地,近年不但有幾百間傳統學術大學被選為試點,轉為着重實踐和應用科學技術的應用科學大學,國家教育部在2018年底更批准設立新的公立應用科學大學,就是鄰近香港的深圳技術大學。這間大學以「校企結合、產教融合」的辦學新路,目標是成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值得香港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