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丘成桐教授在線上介紹第四屆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右為中大黃乃正教授,右二為第二屆獲獎的羅同學。
【大公報訊】記者張凱晴報道:第四屆「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亞洲)」正接受報名,現時已有208隊參加今年比賽。「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創立人、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教授寄望,本屆的香港參加者可更努力,挽回去年被新加坡追過的成績。而第二屆(2020)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亞洲)數學科金獎得主、秋季MIT新生羅同學就勉勵應屆參賽者:「一定要堅持」才會有成功的可能。
今年比賽的截止報名及提交大綱日期為6月30日,入選參加者需要在8月31日或之前提交研究報告,並於10月下旬進行口頭答辯。成績優異隊伍將參與北京總決賽。
去年香港參賽者被新加坡參賽者在多個範疇超前。丘成桐教授希望:「香港的水平要提高」,才可成功追上新加坡。他提及,本港過去對科技基建的投資不足;而中國賽區有學校會花三個月時間去培訓學生參賽,且內地的大學更樂意在科技人才上進行投資。
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研究教授及榮休化學教授黃乃正表示,這個比賽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學生「多動手」。他說,香港學生的「考試基因」向來很強,但實際動手進行實驗的能力是不強。希望可改變此情況。
勉參賽者遇瓶頸仍要堅持
羅同學在未來八月就會飛往美國成為MIT的新生。她說:「透過比賽成功『驗證』了自己對讀數學系的決心;同時得獎後的交流機會,令她想到外地進修。」她表示,在比賽中最難是需在有限的時間中進行研究,當遇上研究的瓶頸時,要「堅持下去」和多方向思考。對未來會否回港發展,她目前仍未有方向。
「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亞洲)」於2019年在香港正式開設,比賽是由香港科學院與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合辦的,共有六大範疇,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科學、經濟金融建模。比賽目的是啟發更多的中學生投身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