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小姐久聞達德學校好「猛鬼」,特意到元朗尋訪遊玩,想不到可以學習歷史知識。
「今日不用返工,好多地方都去過了,今次特意到來見識這間傳說好猛鬼的學校!」陳小姐邊「打卡」邊說。
疫情持續兩年多,郊遊、行山玩到厭,有人開始改到廢校、古宅尋幽探險。傳說很「猛鬼」的屏山「達德學校」和元朗「筱廬」,近期成為夜闖探險「打卡」及「呃like」勝地。
陳小姐說:「想不到這個歷險記讓我學到許多文化和歷史知識,例如了解到當年英國霸佔香港、殘殺新界居民的事,很震驚!」\盛德文、黃山(圖、文)
陳小姐從深水埗遠道而來,剛遊完屏山文物徑,因久聞達德學校好「猛鬼」又多靈異故事,獨自前來探勝,趁日落之前好好見識「鬼校」真貌。
學校早已被圍封,又有專人看守,陳小姐要繞過雜草密林,在破爛的廢校繞了大半個圈,先後在正門、側門及圍欄外,「驚青」地拍完視頻及照片後,便匆匆離去。
據悉,每逢假期,達德學校都吸引不少好奇的市民前來打卡。近兩年多,甚至有人繞過圍封的鐵絲網及看管人員,冒險偷爬或夜闖禁地,將所拍的視頻繪影繪聲地發布在社交平台或影片分享網站,催谷人氣。
校園自殺事件 純屬虛構
元朗屏山南北路的達德學校,創於1931年,最初校舍設於屏山鄧氏宗祠旁的愈喬二公祠,1961年遷至現址兩層高的新校舍。達德學校最高峰時有學生700多人,1998年因收生不足,停辦荒廢至今。
廢校後,屢傳「鬧鬼」,當中以女校長在校內廁所自殺及學校前身是亂葬崗的流傳最廣。身為校友的原居民、時裝設計師鄧達智曾澄清,自殺事件是以訛傳訛,死者是校長妻子,發生的地點並非學校而是在校長家。據悉,當年警方及報章均沒有該校內的自殺紀錄和報道,傳聞明顯不實。
有研究屏山鄧族歷史的民史學者及屏山父老透露,亂葬崗的傳聞來源於新界原居民反英抗暴的血淚史。
1899年4月14日至19日,英國派軍隊強行接管新界時,遭到原居民強烈反抗,導致500多名鄉民被殺,史稱「六日戰爭」,大批遺骸被集體埋葬在達德學校球場的位置。
屏山的達德公所正是當年達德約發動「抗英揭貼」,以及指揮中心的所在地。1938年鄉民重建達德公所,在遺址牆罅隙裏,找到當年遇害者名單,有姓名者計有173人,當中包括11名已婚及未婚的女子。死者中,大部分是屏山鄧氏村民,計有81人。
「鬼校」保安:「我不知什麼靈異鬼怪,要入來就要有批文。」
「我不知什麼靈異鬼怪,這裏全被圍封了,要入來就要有批文,否則報警!」
兩名駐守達德學校的女看更說,「這裏有沒有靈異、鬼怪?不是太清楚,這裏現在晚晚都有人看守過夜,所有人要有批文才可進來。」
記者問她們:「最近有無電影公司來拍片?」
「有啊,之前有電影公司來拍了五個月,上個月才拍完。」女保安員隔着鐵閘、氣定神閒地說。「鬼校」氣勢,完全被兩名女保安震懾住。
屏山的居民同樣對鬼邪傳說不屑一顧,「邊度有鬼,這些全是外面的人以訛傳訛,這裏的鬼多得過和合石墳場那邊?如果那麼怕鬼,就不會有那麼多人住在那邊的居屋和私樓。」住在坑尾村的70歲原居民鄧伯,由小一至六年都在達德學校上學,他對傳聞嗤之以鼻,形容傳訛的人胡說八道。
坑尾村原居民鄧伯說,活了91年從未遇過鬼,該校被列為亞洲十大恐怖地點之一,完全是媒體的過分誇張。
筱廬舊街坊:「這裏的一樑一柱都好有特色,好漂亮!」
位於元朗大棠路有80多年歷史的古宅筱廬,跟達德學校一樣以「鬧鬼」聞名,吸引不少人前來「打卡」,甚至突破圍欄,夜潛禁地探險。
「這裏以前一直都有人住,我七、八歲時,還經常陪家姐來這裏的二樓,跟師傅學做裁縫,這裏的一樑一柱都好有特色,好漂亮!」自小住在附近長大的葉女士,如數家珍訴說筱廬的前塵往事。
「我現在雖已搬離元朗,但每次經過這區,都會來看看,有時亦會帶朋友來影相,怕有一天再經過時,它已被拆了,現在是望多一眼得一眼。」對葉女士而言,筱廬既是她的童年回憶,亦有她對元朗的情懷。
愈講愈興奮,她希望可以原汁原味地保育筱廬,「因為這種建築風格在元朗好有特色和代表性。」
對於筱廬何以位列「香港十大鬼屋之首」,更是莫名其妙。「以前從未聽過有鬧鬼,不知何時愈傳愈猛。」葉女士認為:「有時傳聞並非壞事,最少可引起多些人關注,這對保育亦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