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上)余文樂推限量版瘋狂吸金近億元。(中)「無聊猿」被黑客偷去 周杰倫損失近400萬元。(下)藝人爭相「入市」NFT。
NFT(非同質化代幣)炒風熾熱,風頭與虛擬貨幣並駕齊驅,網絡上瀰漫投資暴富的消息。然而,潛在回報高伴隨的風險也高,早前藝人余文樂創作的NFT項目大賺近億元,另一邊廂巨星周杰倫卻被盜去NFT商品,損失近400萬元。
大公報記者訪問NFT專家及金融界人士,拆解NFT金光背後的陷阱,包括隨時被黑客入侵、詐騙、幣市和NFT市場波動、價格下跌變得一文不值等。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直言,NFT交易具匿名性,易成為洗黑錢及恐怖分子集資手段,絕對不能「無王管」。\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
「賣得掉叫NFT,賣不掉叫JPG」
行內人有句說話,「賣得掉叫NFT,賣不掉叫JPG」(JPG為數碼圖片格式之一),由此可見投資NFT隨時勁賺,但風險十分高。
早前,余文樂與知名拍賣行佳士得所舉辦的「No Time Like Present」NFT線上拍賣會,錄得破亞洲紀錄1.2億港元的成績;上月余再下一城發售其創作的NFT系列「Zombie Club」,定價0.666以太幣(約1.5萬港元),限量供應約6000枚全數售罄,大賺近億港元。以目前該項目的二手市場「地板價(最低售價)」約1.9以太幣(近4.5萬港元)來計算,錄得約3倍升幅,吸引不少投資者注意。
不過,有投資者亦因而蒙受損失,在該項目開「盲盒」當日,一名用戶以高價66.66以太幣(約150萬港元)購入一枚獨特的「小丑女」NFT商品,惟兩日後因該投資者曾「用手機拍下錢包的密碼」被黑客偷去。同時,不少用戶受熾熱的市場氣氛影響,高追買入各種NFT項目商品,在高位接貨後不幸遇上價格下跌,出現俗稱被「割韭菜」的資金套牢或蝕本離場。
香港區塊鏈協會主席羅逸晞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NFT的概念及產品在初面世時,多用作將實體藝術品電子化推出市場,而近年國際上屢有NFT作品成交價創新高,帶起電子藝術品市場,吸引不少名人、投資者,甚至『素人』參與創作及『入市』,希望作收藏或投資獲利。」本港不少藝人及名人都趕上NFT熱潮,包括馮盈盈、吳若希、林芊妤、陸浩明、林盛斌、戴祖儀、方力申、蔚雨芯、鄺潔楹、陳敏之、王家衛及陳冠希等。由於知名度高,名人創作或投資的NFT項目也備受矚目,然而投資者往往低估了當中潛在的風險。
「玩法」不斷變,隨時一文不值
羅逸晞指出,協會作為推動區塊鏈技術的中立角色,十分重視提醒會員推行或投資NFT的風險。首先是市場波動,基於NFT項目屬虛擬資產,大部分以藝術品掛帥,其估值或投資價值沒有既定標準,其價格完全取決於名氣度及由自由市場來決定。故當炒風熾熱時,NFT商品的價格可以一飛沖天,亦可以在瞬間變得不值一文。因應市場變化急速,整個市場結構和「玩法」都不斷在變,而世界各國對於NFT和虛擬貨幣的監管亦有差異,是對NFT商品市場的不確定性。
其次是保安漏洞,NFT市場的黑客及不法分子數目多如繁星,經常設置信任詐騙(Scam)等陷阱來偷取NFT商品。常見的手法如模仿NFT項目方訛稱做推廣或利用釣魚網站,誘騙投資者連結虛擬貨幣錢包或提供個人資料等,從中盜取虛擬資產。例如,在愚人節(4月1日)當天,歌手周杰倫的一枚藍籌NFT商品「無聊猿」被釣魚網站偷去,其後經多次轉手,交易價就高達近400萬港元,損失慘重。
羅逸晞續指出,由於NFT產品涉及智能合約,沒擁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不易理解,故一旦項目方編寫的智能合約出現漏洞,便可能遭黑客入侵。此外,鑒於NFT市場仍屬發展初期階段,開發團隊亦不時出現系統問題,觸動投資者的不信任情緒,甚至引發恐慌性拋售,NFT商品的價值隨時一落千丈。
另一方面,版權問題亦是市場的關注點,出於參與創作NFT商品的入場門檻低,全球市場對這些創作的法例未有共識。例如,知名運動品牌Nike正控告球鞋再售平台StockX,指其未經允許販售Nike NFT球鞋商品,侵犯商標,向其索償並要求禁止販售這項NFT商品。訴訟令持有該項目NFT商品的人增添極大的不確定性及危機感,一旦這類訴訟勝訴,對投資者有何影響、NFT項目方會如何向投資者交代等,仍屬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