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居家隔離系列3/專家倡送方艙 取代居家隔離

時間:2022-04-16 04:23:38來源:大公报

  圖:據青衣社區隔離設施現場人士透露,入住率只有約三成。\大公報記者攝

  本港昨日新增946宗新冠確診個案,是自2月10日以來首次回落至三位數,但居家隔離患者人數比例卻趨升。政府容許患者居家隔離,但隨時一人染疫全家中招。有被迫居家隔離的確診患者因為連累家人染疫,深感愧疚,「如果有得揀,我會選擇去隔離設施」。

  專家指出,香港大部分家居環境不宜居家隔離,政府應用好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適時檢視居家隔離安排,盡量把確診者送到隔離設施,並於疫情平緩時,恢復把密切接觸者送到隔離設施檢疫。\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方學明

  新增確診回落至三位數

  「如果有得揀,我會選擇去隔離設施,而不是居家隔離。」居住荃灣劏房的單親媽媽趙小姐,任職的連鎖超市於2月爆疫,她也中招,結果連累8歲女兒也確診。

  趙小姐說,新冠病情絕非只像重感冒,「我發高燒7日,連日『沾寒沾凍』,非常辛苦,之後見到阿女都中埋。好彩阿女最終無事,如果佢有不測,我會後悔一世。」回想當日情景,她說希望不用居家隔離,至少不會傳染女兒。

  林先生一家三口與外傭居住觀塘公屋,單位面積不足300平方呎,外傭於2月底確診,他也於3月初確診。他的住所有兩房一廳共用廁房,他以為改動房間分配,便可避免傳染妻女,所以選擇居家隔離,但結果是徒勞,「我安排外傭住一間房,妻女住另一間,我做廳長。外傭掂過任何嘢,第一時間消毒。但都係無用,妻子與女兒之後都確診。」

  疫情趨緩 社區隔離設施空置多

  他坦言初時心態是「當在家中放假休息」,但現時想深一層,取消居家隔離可能是較易切斷傳播鏈方法,「喺屋企乜都有,一定較去隔離設施好,但(居家隔離)根本唔work(無作用),結果傳畀屋企人。有好多確診者仲周圍去,結果傳畀鄰居同社區,我贊成之後劃一(確診者)送去隔離設施。」

  「過去因為人手不足、設施不足,才出現居家隔離。但現在疫情緩和,我們有很多隔離設施,是否應重新檢視居家隔離措施呢?」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香港大部分家庭居住環境狹小,患者需與家人共用廁所等設施,容易家居傳播,甚至令疫情在社區蔓延。

  「香港是樓宇及人口都非常密集的城市,所以出現樓宇垂直傳播、打橫傳播,居家隔離是無辦法中的辦法。如果有條件,應該將染疫患者都送到隔離中心。」他認為若檢疫設施足夠,密切接觸者亦應送檢疫。

  快速抗原測試近期成為主流,但申報靠市民自覺,若確診者都送到隔離設施,會否減低市民申報意願?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不排除有些不想入住隔離設施的人瞞報快測陽性結果,但就防疫角度,把確診者都送到隔離設施,有助防止疫情在社區擴散,「針無兩頭利,不會做不到(強制送檢),要睇政府落多大的決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