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早前險被清拆,引起社會關注。
【大公報訊】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險被清拆引起社會關注,發展局昨日公布清拆檢討報告,指出水務署及古物古蹟辦事處處理事件存有不足,並建議採取五項短中期改善措施。發展局又提到,考慮到公眾對配水庫的導賞團反應熱烈,未來將提高遊覽人數,同時會研究配水庫長遠保育及活化方案,包括將其納入第七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為配水庫物色最合適的夥伴和新用途。
檢討報告指出,水務署及古蹟辦已按規定行事,但雙方溝通有改善空間,例如水務署諮詢古蹟辦時,引用沿用的術語,把配水庫稱為「水缸」,令古蹟辦以為配水庫是一個普通水缸,而古蹟辦沒有要求水務署提供進一步資料或安排實地考察。報告認為,若兩個部門「能各自多行一步」,尋求對方的澄清或確認,或可及時煞停主教山配水庫被清拆的危機。
報告亦指出,水務署職員可能對文物保育缺乏認知,以致提交的資料未能反映前配水庫內部的建築特色,不利古蹟辦的評估工作。
報告提出短期及中期改善措施,以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包括修改相關技術通告及發出新技術指引,闡述工程代理及古蹟辦處理具潛在文物價值的項目的詳細要求;定期舉辦聯合研討會,改善部門之間的溝通及員工對潛在文物的認知;透過保育歷史建築基金,就不屬於建築物或構築物的項目展開研究,以探討合適的處理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