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抗疫服務站/善用中醫藥抗疫 造福新冠患者

時間:2022-03-30 08:56:58來源:大公报

  左圖:天津去年12月首現Omicron,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顯著作用。右圖:中醫藥物具有多成分、多靶點和多途徑的天然優勢。

  中醫藥治療在內地抗疫戰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香港在第五波疫情下,不少中醫亦加入抗疫隊伍,在社區診治新冠患者。多位本港及內地專家均認為,內地中醫藥抗疫的成功經驗值得香港借鑒,香港應善用中醫藥抗疫。有本地中醫藥專家引述患者回饋表示,中醫療效很好,有助減輕症狀。本港中醫業界認為,若能讓本地中醫參與更多抗疫工作、發揮中醫所長,必能大大減輕前線醫護壓力,造福新冠患者。\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梁淑貞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團隊由二月中旬開始,為本港新冠患者免費網上診症服務,亦為老人院年長患者進行視診。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卞兆祥昨日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兩項工作的中醫方案,均得到內地中醫專家組給予意見,至今近1.8萬名感染者接受服務,中醫藥對減輕患者發燒、喉嚨痛、咳嗽、腹瀉等症狀,很快得到紓緩,患者由陽轉陰亦快,效果樂觀。

  有效預防及減緩輕症轉重症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團隊亦有提供中醫遙距診症服務,中大中醫學院副院長林志秀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根據患者回饋,中醫治療效果很好,基本吃三到五劑中藥之後,可以得到緩解,甚至痊癒。林志秀相信,中醫藥對預防及減緩輕症轉重症、減少死亡率皆可發揮作用,內地中醫藥治療經驗足以佐證。

  隨着第五波疫情高峰期感染的病人逐漸康復,林志秀指出,不少患者即使病毒測試「轉陰」,但精神、呼吸、消化系統等仍可能有後遺症,中醫藥可以從中藥內服、非藥物療法如針灸、飲食調理、運動康復等進行調理,幫助加快患者恢復健康。

  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主席、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指出,Omicron變異病毒株以輕症居多,中醫及早介入,有效防止病情惡化。經驗得知,一般病人用藥後三天即「轉陰」。他認為,若能讓本地中醫參與更多抗疫工作、發揮中醫所長,特別於公立醫療體系發揮作用,必能大大減輕前線醫護壓力,幫助疫下市民解決就醫難問題。

  中國工程院醫藥衞生學部院士張伯禮曾領導及參與救治大批武漢、天津的確診者,他早前表示,在近兩年各地的疫情防控過程中,中醫藥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藥在改善患者病情症狀,控制轉重率、降低死亡率、防止後遺症等方面都顯示出一定的優勢。中藥早期介入、全程參與,能夠對預防、治療和康復起到很好的效果。」他建議,香港要大膽地使用中醫藥應對第五波疫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