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續,政府宣布昨日起重啟強制檢測,並透過「安心出行」發出強檢公告通知。「安心出行」本用於協助市民記錄行蹤、接收風險通知及配合「疫苗通行證」使用,但在疫情高峰期,政府一度停用「安心出行」的感染風險通知,不少在「疫苗通行證」下須掃碼進入的場所,亦未有嚴格把關,令市民對何時該使用「安心出行」感到困惑,有人甚至對掃碼要求視若無睹。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市民已習慣使用「安心出行」,程式可因應防疫需求將功能升級,既可善用資源,又免浪費公帑。\大公報記者 解雪薇
「無人管又沒通知,針卡都沒人看,其實『安心出行』還有咩意義呢?」油塘居民文先生說,寓所附近的街市及超市雖然在「疫苗通行證」安排下,進入者都要已打針及使用「安心出行」,但其實不掃碼也能進入,根本無人檢查。他近日前往郵局,櫃枱職員亦只簡單問了句有否掃「安心出行」,當他準備展示紀錄時,對方說不用了。
多個場所掃不掃由你
政府在2月24日開始落實「疫苗通行證」安排,進入食肆、商場、百貨公司、街市等表列處所,須已接種疫苗及使用「安心出行」,大公報記者過去兩星期分別在銅鑼灣、美孚、荃灣、紅磡的多個商場、街市及超市外駐足觀察5至15分鐘,發現不少市民對「安心出行」掃碼要求視若無睹,不少場所亦根本無人執法。
在銅鑼灣的時代廣場、希慎廣場及利舞台,鮮見有市民掃描商場門口的「安心出行」二維碼,也未見保安員指示。美孚的萬事達廣場,即使「安心出行」二維碼張貼在當眼處,亦甚少人掃碼,有市民反問:「乜要掃咩?我唔知喎!無人理,咪算囉!」
在紅磡南道、寶來街的連鎖超市,記者見市民普遍無視「安心出行」二維碼,直接入內購物。荃灣一間超市的職員向大公報記者說,曾提示市民必須掃「安心出行」才能進入,但反被對方罵,便不再提示。至於食環署轄下街市,掃碼入內的情況較好,因有職員在入口處駐守,並協助市民掃碼。
翻查資料,「安心出行」系統開發成本約為300萬元,每年維護成本約90萬元,宣傳開支為120萬元。截至今年3月20日,總下載超過775萬次,即每次下載量成本為0.8元。
IT界:應按疫情發展更新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示,無追蹤及暫停風險通知的「安心出行」似乎只剩下作為「疫苗通行證」載體的功能,與設計為風險評估的初衷截然不同,形容荒廢用途變相是浪費公帑。她認為,目前「安心出行」下載量較高,市民亦已習慣使用,政府更應善用資源,發揮其功效,例如加入上載快速檢測結果的功能,使其變成一個多功能、兼顧大眾需要的程式。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現時「安心出行」只發揮連接健康碼和記錄針卡之用,但隨着熔斷機制鬆綁、社交距離放寬,政府須加強追蹤,「安心出行」的功能亦應不斷更新,滿足疫情發展需要。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表示,「安心出行」可協助用戶更有效準確記錄自己進出不同場所的日期與時間,透過向用戶發出感染風險通知,讓有需要的用戶自行進行病毒檢測。「疫苗通行證」已全面實施,市民按相關規例進入指定處所必須使用「安心出行」,而「疫苗通行證」有助一些主動查核的處所(例如食肆)作實名記錄出行,在有需要時協助追蹤高風險人士,減低病毒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