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透視鏡/反思中醫藥在公營醫療角色\蔡樹文

時間:2022-03-21 04:24:47來源:大公报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昨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醫管局已使用兩款進口新冠口服藥,用於治療輕症患者,約一萬多人接受口服藥治療。

  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已超過一百萬宗確診,當中絕大多數是輕症患者,他們普遍在家中使用「連花清瘟」及「金花清感」等中成藥自我治療。這兩種中成藥,早已在全國大範圍使用,被國家列為治療輕症患者有效藥物。

  中藥與西藥最大差異,是中藥的副作用較少、成本低、適用人群廣。反之,默沙東及輝瑞的口服藥,副作用較大,用藥有許多限制,並非所有人都適用,雖然政府沒有公開價錢,但肯定價格不菲。

  在救治新冠患者過程中,我們不反對以任何有效的手段救治患者。然而,持續兩年多的疫情,暴露出香港醫療體系一個根深柢固的問題──重西輕中,忽視甚至輕視內地中西醫結合及中醫治療新冠患者的經驗。

  反思香港醫療體系存在的問題,必須從醫療體制着手,打破重西輕中,善用累積了數千年經驗的中華醫藥瑰寶。避免內地援港的「連花清瘟」差點被銷毀的事情再發生。儘管近年政府對推動中醫藥應用花了不少功夫,但現行機制下,中醫藥在公營醫療體系中,只是「二奶仔」。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