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昨日新增10010宗確診,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單日突破一萬宗,呈報個案有21979宗,較前日暴升一倍。由於大批檢測樣本未送到化驗所,估計社區內實際感染人數遠超公布數字。
第五波疫情下,累計已有81425宗確診,314名患者在公院死亡。現有400至500名確診病童在公院治療,兒科隔離設施嚴重飽和,但仍有病童等候入院。51名危殆病人中,包括一名由瑪麗醫院轉送兒童醫院的5歲女童,她的4名家人均已確診或出現病徵。\大公報記者 梁淑貞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表示,昨日新增的47宗死亡個案,有41人年齡超過65歲,餘下6人包括前日報告在聯合醫院離世的九歲男童,一人有濫藥紀錄,其餘是長期病患者。另有12人於本周初死亡,但延至昨日呈報。
建議免疫力弱病人打第四針
近百名危殆及嚴重病人中,一名五歲女童情況危殆。劉家獻說,她前日起發燒及嘔吐,被送往瑪麗醫院前與送院後的快速檢測均呈陽性,心跳快,已轉送兒童醫院。她的爸爸與家傭均已確診,媽媽與家姐有病徵。至於前日凌晨在家中暈倒送院的4歲男童,有發燒及抽筋,已由仁濟醫院轉送瑪嘉烈醫院治療,情況穩定。
劉家獻表示,學校停課,確診兒童多數由家人感染,400多名確診病童正在醫院治療,他對有病童未能入院感到抱歉。他表示,病情穩定病童一般可暫時留家休息,如有醫療需要,會被安排送入公立醫院兒科隔離設施,若家長或照顧者一同確診,並有能力繼續照顧病人,醫院在可行情況下盡量安排同房;如非確診則不安排進入隔離設施,以預留床位給其他病童;餵哺母乳等特殊情況會再考慮。
本月確診個案持續急升,由本月1日的129宗,升至9日的破千宗,再到前日的8798宗,昨日更「破萬」高達10010宗。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日前表示,個案每三日幾何級上升一次,她昨日被問到疫情是否失控時說:「唔明咩叫失控,而家係趨勢向上升。」張竹君說,前日呈報17000宗,部分未送到政府化驗覆核確診,未能確診個案超過一萬至兩萬宗。
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聯合科學委員會昨日聯同行政長官專家顧問團開會後,建議對5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接種首兩劑復必泰的間距,由12星期縮短至8星期,並應在大腿前外側中段部位以肌肉注射方式接種。已打兩針復必泰的青少年,應於5個月後打第三針,也可選擇「溝針」改打科興。專家並強烈建議已打三針的12歲或以上免疫力弱病人,應該打第四針。
青少打兩針 中和抗體較成人多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劉宇隆教授團隊昨日公布兒童及青少年疫苗研究初步結果,青少年接種兩劑復必泰或三劑科興後,均能產生應付Omicron的中和抗體。接種復必泰的青少年在打第二針後6個月,仍有Omicron中和抗體。相比早前港大和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18歲以上成人抗體結果,11至17歲青少年的Omicron中和抗體,遠高於接種同一疫苗和劑數的成年人。劉宇隆促請家長盡快帶未打針的小孩往接種。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說,推算本港有20萬宗陽性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