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春,小朋友都會收到利是錢,正好是教導他們善用金錢的大好時機。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簡稱投委會)調查發現,不夠三成家長會與子女討論如何管理金錢,投委會提供「親子理財六招」,建議家長與子女開立儲蓄戶口、引導子女學習先儲蓄後消費、購物前想清楚勿亂買,以及教導子女認識電子錢包概念等,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理財觀念。\大公報記者 鍾怡
12%家長沒和孩子談「錢」
投委會早前一項調查發現,49%受訪家長會容許子女管理部分或所有利是錢,但僅28%有抽空與子女討論金錢管理,12%家長因怕子女尚小而未能理解,從未與孩子談及金錢相關話題,從而錯過了與小朋友一起討論及學習理財的機會。
為幫助建立理財觀念,投委會分享了六個貼士。
貼士一:有錢過手才能學理財。家長不妨與孩子一同拆利是點算,再將部分利是錢交給子女,給他們機會真正學習分配金錢。
貼士二:讓不同年齡小朋友接觸不同的儲錢方法。就讀幼稚園或以下的小朋友,對儲錢概念或比較模糊,故需要把儲錢行為形象化。家長可以準備一個錢罌,引導小朋友放入利是錢,從小灌輸對金錢要珍而重之的觀念。
貼士三:開戶口學複息。小朋友如果已升上小學,家長可以向他們講解關於銀行的概念,並為他們開立儲蓄戶口,一起把錢存入銀行,並向他們展示銀行月結單的金額,讓孩子明白金錢是屬於他們;亦可以藉此教導他們複息效應,明白存款到銀行可令儲蓄愈滾愈多,累積財富的概念。家長要留意各間銀行的兒童戶口或設有不同的戶口要求,例如最低開戶金額,應先行了解,並留意兒童戶口的服務收費、條款和細則,貨比三家作出選擇。
養成先儲蓄後消費習慣
貼士四:引導子女學習先儲蓄、後消費。家長可把利是錢分為儲蓄、捐獻、消費三份,讓子女知道利是錢是親友的祝福,鼓勵他們捐出部分,把祝福與人分享。
貼士五:分清「想要」與「需要」。在消費方面,家長需教導子女「需要」的項目可買,但只是「想要」的就要三思。
貼士六:利是電子化。小朋友在今年可能收到電子利是,家長不忘與他們點算電子利是之餘,亦可以引導子女認識電子錢包、電子貨幣的概念。
投委會表示,疫情下小朋友較以往有更多時間留在家中,家長可上投委會網頁,利用「親子理財頻道」的免費資源,一家大細新春佳節一起挑戰理財任務,「邊玩邊學」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