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醫健事/心血管患者不戒口 兩年內復發達43%

時間:2021-11-05 04:27:55來源:大公报

  血管病已成為全球首要死因,本港去年6561人心臟病死亡,較2019年升6.5%。有關注組調查發現,七成患者僅於病發後戒口,並且容易故態復萌。有曾無肉不歡的患者已做過兩次通波仔手術,遵醫囑戒口一段時間後又鬆懈。

  術後破戒 膽固醇至今高企

  近70歲的唐女士曾無肉不歡,年少時幾乎每日一碗豬油撈飯,自稱是「為食之人」,但自患上心血管問題後兩年內,因血管阻塞已做過兩次「通波仔」。手術後按照醫囑戒口,體重曾經減至66公斤。但一段時間後又破戒,包括吃即食麵,飲茶時一口氣吃三粒燒賣,體重回升至70多公斤,雖一直服藥但膽固醇指數至今未達標。

  類似唐女士的案例並非少數,「心血管病二級預防關注組」於今年六至八月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受訪的曾病發心血管病患中,七成左右患者在病發前六個月生活習慣較差,病發後僅在頭六個月有明顯改善,在過去30天有進食三高食物的患者比率又反彈至47%,反映出患者維持健康的意識並不持久,令「壞習慣」故態復萌。

  九成人不知三高指標

  而在未能持續戒口原因方面,51%受訪者認為按時食藥便可,36%認為心血管病是「長久戰」,難以一直堅持,更有5%患者誤以為術後再病發再做手術便可,另外近九成患者及照顧者未能正確說出理想的三高指標。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陳藝賢醫生稱,心血管病患中,有43%人會於兩年內再病發,即使接受手術後也非「一勞永逸」,若術後仍常進食高糖、高脂、高膽固醇食物、缺乏運動,將增加再病發風險。

  患者二級預防的重要性認知有誤差,且易低估再次病發的風險,除加強自我管理外,亦應積極參與復康治療。香港復康會專職醫療暨基層醫療主管吳玉敏表示,復康治療可有效減低死亡率及病發率,醫管局與社區間應加強合作,強化社區復康轉介及銜接。   大公報記者王亞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