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陳詠韶報道:市區重建局昨日公布啟動深水埗區兩個重建項目,分別位於兼善里/福華街、昌華街/長沙灣道,其中兼善里項目樓齡達62年,大廈老化失修,劏房林立,但剩餘地積比率僅得9%,若單一重建,成本高昂,將令項目入不敷支。市建局為此同時啟動昌華街/長沙灣道項目,將政府土地納入發展並重新規劃,包括長沙灣體育館,令兩項目可建住宅單位增至1838個,預料最快會在2028年起相繼落成。
兼善里約2100戶受影響
昌華街/長沙灣道項目涵蓋兩個被長沙灣道分隔的地盤(地盤A和地盤B),現時全部是政府土地。兼善里項目有90個街號的樓宇,樓高九層,沒有電梯,共有約720個單位,市建局估計約有2100個住戶及120間地舖,有區議員逐戶數電錶,估計至少有2000多個劏房。
市建局表示,兼善里項目範圍地積比率為8.12,現僅餘下9%,亦即0.88,若單一考慮重建兼善里,涉及高昂收購和發展成本,早前估算收購成本約100億元,將令項目入不敷支。市建局因此在深水埗進行地區規劃研究,一併發展毗鄰的昌華街項目,為整區進行整體更新,促成兼善里樓宇群重建。
市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關以輝表示,長沙灣道項目的路政署臨時工程倉庫,阻礙該主幹道南面和北面的行人網絡,亦荒廢原用作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的土地用途,令該區社區設施不足。重建構思在此興建一座綜合政府大樓,提供體育館及社福和地區康健設施,合共可提供逾3.8萬平方米、作為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用途的用地,面積是現時的33倍。
83歲的楊生與其73歲的太太是受影響小業主,二人居住近60年的單位,面積約600方呎,由於年事已高,爬樓梯十分辛苦,「買餸一定要兩個人,抬住(購物車)先上到來。」他們說室內天花板漏水,已修補多次,樓梯衞生差,常見老鼠及滿地棄置口罩,形容等候重建等到「頸都長埋」,希望收購呎價起碼1.8萬元。劏房租客李小姐一家三口蝸居170方呎單位,她說單位空氣流通差,不時有蜈蚣出現,形容「沖涼都膽戰心驚」。她稱輪候公屋六年,希望重建可助她原區上樓。
雜貨攤稱若收購唯有退休
在福華街街角開雜貨攤的輝伯說,已經70多歲,若收購重建唯有退休。毗鄰檔主陳伯說:「我最唔捨得街坊感情,大家有時落來同我哋傾偈,大家熟到可以賒數啊。」福華街578號地舖餐廳貴麻橋老闆張先生表示,開業十七、八年,「我都60歲啦!原本打算再做幾年賺夠退休金,重建嘅話我呢幾年去邊搵食啊?如果要另開新舖,按金、租金都要50萬,裝修80萬,政府補貼夠唔夠我開間舖啊?」
身兼市建局非執行董事的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樂見市建局採用新做法,將未盡其用的政府土地納入重建,增加重建後的住宅單位量。他期望市建局做好收購程序,對居民及商戶作出合理補償,重建項目可包括港人首置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