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焦點/《蘋果》員工陪葬 「我要索償!」\大公報記者 冼國強

時間:2021-06-25 04:24:20來源:大公報

  禍港長達26年的《蘋果日報》終於倒閉。《蘋果》老闆黎智英及高層無視香港國安法,長期勾結外國反華勢力,更藉報紙煽暴煽「獨」,直至多名高層相繼被捕,才匆匆決定提早停止營運,800多名員工淪為炮灰。有員工坦言手停口停,「忽然由中產變破產」,生計徬徨,打算向《蘋果》索償。政界人士指出,《蘋果》以新聞機構做掩飾,危害國家安全,如今的下場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

  《蘋果》昨日出版最後一份紙版報紙,其網站、社交媒體即時停止運作。《蘋果》一名副總編輯自爆,《蘋果》急速停運的決定是由幾名高層倉卒決定。有員工聽後極度憤怒,直斥一班高層不斷打「悲情牌」,意圖轉移視線,為自己開脫,懶理員工利益。「停止營運的決定非常急速,完全不理對員工的賠償」,該名員工聽說有人建議向《蘋果》索償,他正認真考慮,聯絡同事向勞工處舉報。

  突然失業 中產變破產

  800多人一起失業,前路迷惘。有《蘋果》資深員工慨嘆,「手停口停,壓力很大。突然咁多人失業,如何能在這一行找到同樣待遇呢?即使轉行,人工就算肯減大半,人家也未必願意聘請。我還在供樓,隨時中產變破產,好徬徨!」

  《蘋果》高層早前聲稱「新聞自由」受到打壓,妄圖混淆視線,但《蘋果》勾結外力鐵證如山,且非朝夕之事,人所皆知。去年6月13日,《蘋論》主筆李平在英文版撰文,公然要求美國國會以及美國政府制裁中央和特區政府官員,又要求美國凍結相關人士的資產和限制交易。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生效後,《蘋果》依舊我行我素,明目張膽地勾結外力。

  2020年10月12日,黎智英在《蘋果》英文版撰文,聲言日本、澳洲及其他西方國家應要作出抉擇,以及禁止向中國輸出科技。同年11月29日,黎智英發表題為「天下圍中 拜登騎虎難下」的文章,聲稱,特朗普強硬對付中國猶如幫他們出頭,「讓大家有個靠山的安全感」此外,特朗普又制裁某些協助中共的香港官員,要這些官員承受個人損失,「令為國安法蹂躪喘不過氣來的港人感到有人為我們出氣而寄存希望」。

  賣港煽暴 須依法懲處

  2021年1月28日,亂港組織「鍵盤戰線」發言人鄺頌晴在《蘋果》英文版撰文,指德國與中國有緊密的經濟聯繫,透過德國打擊中國可以更具效益。鄺竟聲稱與中國對話已經失效,而德國應該在人權問題扮演更主動的角色。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直言,《蘋果》停刊是好事,「辦報愈久,對香港的傷害愈大」。《蘋果》由創報開始就走出位路線,不斷製造假新聞,傷害了不少人,「這已不是一間傳媒應有的做法」。譚續說,在黑暴期間,《蘋果》扮演活躍及主導角色,完全超出傳媒職能範疇,已變成社會運動的核心組織,驅動黑暴。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振彬認為,《蘋果》停止運作根本是自作孽,警方不是針對傳媒,而是依法執法。他指《蘋果》做了太多不可原諒的事,自創刊以來,一直引起極大的爭議,包括跟蹤藝人、自製假新聞,嘩眾取寵,「一路以來自以為是無冕皇帝,可以亂講。犯了法,就必須依法懲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