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黎慧怡報道:教育局昨日公布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第三周期安排,自2022/23學年起,將會以前兩年「中學平均每班人數」取代「中一每班派位人數」作為參數。以前兩年中學每班人數平均為27人計算,中學只要連續兩年每班收取22名成績為「前列四成」的中一學生,便可因應教師能力及校本支援的預設條件,開設「英文班」。有學者指出,與前兩周期相比,第三周期安排缺乏資源支援學校,建議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應在語言發展上增加對學校的撥款計劃,切實幫助學生學好兩文三語。
減至27人 比例維持85%
微調安排以六年為一周期,近年中一適齡學生人數減少,教育局決定,第三周期將原本「學生能力」預設條件的按班級34人計須有29人合用英語教,下調為27人中有22人適合英語教學,比例維持85%。該安排被認為是降低中學開設「英文班」的門檻。
局方亦將引入「專業評審及支援機制」,讓未能滿足「學生能力」要求,但有意維持現有教學語言的學校再作申請。香港教育大學國際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教學)胡少偉期望,教育局進行專業評審及支援時,須以嚴謹態度檢視某些英中是否持續出現負增值,即學生「高進低出」,真正為學生利益把關。
另外,第三周期微調政策亦將增加學校規劃英文增潤課程的彈性,局方亦稱已計劃在第三周期就政策作全面檢討。胡少偉相信,增加學校規劃彈性的安排對業界及學生而言是好事,惟他指出,與前兩周期相比,第三周期安排缺乏資源予學校,建議語常會應在語言發展上增加對學校的撥款計劃,支援學生學好兩文三語。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容寶樹昨撰文表示,微調安排成效獲肯定,在現行機制下優化執行細節,協助學校應對近年教學環境變化,照顧學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