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溘然長逝/「港龍之父」曹光彪病逝 享年101歲

時間:2021-03-13 04:24:43來源:大公報

  著名愛國企業家、永新集團創辦人、有「香港毛紡大王」及「港龍之父」之稱的曹光彪昨日凌晨在香港港安醫院安詳離世,享年101歲。曹老家人接受大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多謝各界關心,曹老的喪禮將會低調處理。\大公報記者 馮錫雄

  走過超過一個世紀的曹光彪,一生愛國愛港。抗美援朝時期,他向國家貢獻醫療物資;改革開放初期,他是首位赴內地投資設廠的港商,先後創辦香洲毛紡廠、南海毛紡廠,開創「來料加工」和「補償貿易」的先河。他投資的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光學鏡頭曾運用於「嫦娥」二號、三號和四號等航天工程。

  抗美援朝期間向國家貢獻藥品

  曹光彪1920年出生於上海,祖籍寧波市鄞州區下應鎮曹隘村,小時候放學,已到父親開設的呢絨店學做生意,學業成績優異,但17歲時因母親去世、父親多病,店裏的生意不景氣,債台高築,被迫中途退學,17歲半已幫手打理生意。

  「我做的是『討飯生意』,賺的是『辛苦銅鈿』」,這句話是曹光彪的口頭禪之一,他曾經憶述,替父親掌管呢絨店時,店已資不抵債,雖然在劣境中,但他並不氣餒,與夥計們共同打拚,甚至一起搬運,改進營商,要求員工就算遇到挑剔客人,也不能皺眉頭,要笑臉相送,招來了不少回頭客。抗戰勝利後,生意越做越好,分店越開越多,更在上海建立毛紡廠,生產的精紡毛織物,更加暢銷全國各地。

  1950年,曹光彪來到了香港,在中環開設貿易公司,主要從事進出口生意。那些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曹光彪突破港英當局的禁運,訂購大量急需的藥品等物資,通過各種渠道輸入內地,直至戰爭結束。

  「毛紡王國」打入歐洲市場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開辦太平毛紡廠,成立東亞太平毛紡廠,身為老闆仍事事親力親為,親自當「推銷員」,成功打通歐洲市場,也是第一位把香港羊毛衫出口到歐洲的商人,當時每年出口量高達600萬件。

  曹光彪凡事喜歡創新,於1964年成立永新企業有限公司,名字也正是取其「日新又日新」之意,數年間,先後收購了11家針織廠,成立南洋針織成衣製造公司,率領永新集團縱橫世界,先後在毛里求斯、葡萄牙、南非、印度等投資建廠,一手創立了傲視同儕的「毛紡王國」。

  熱心公益 向內地捐款逾三億

  「我一生中做得最成功的生意,是對國家有利、自己也不賠本的生意。」曹光彪是首位到內地投資設廠的港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尚未召開前,曹光彪就主動寫信給中央,要求支持他在內地設廠,引進先進的毛紡設備和技術,為「中國人也能穿上好衣服」出一分力。

  曹光彪的建議,獲得鄧小平等當時中央決策層的重視和支持,開創「來料加工」和「補償貿易」的先河,在廣東珠海投資香洲毛紡廠,僅用兩年時間,就成功收回投資成本,從此吸引更多中外合資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在內地設廠。

  曹光彪也熱心公益,內地的捐款超過三億元,偏愛捐助教育、高科技,他說過:「我自十七歲就被迫輟學,承繼家族生意,所以對興教助學情有獨鍾。」

  多年內,曹光彪在內地創辦毛紡、彩色顯像管、房地產等大型項目,在內地總投資高達20多億元人民幣,他並不以個人的付出、得失為念,反而為自己曾經有機會為香港九七回歸、為「一國兩制」作出貢獻,為港人社會留下美好回憶而感到自豪與欣慰。

  曹光彪愛讀報紙,一直是大公報的忠實讀者。他逝世的消息傳出,大公報第一時間向曹先生家人表示慰問,家人感謝《大公報》的關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