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病毒解碼系列3/氣溶膠傳病毒 住中層較安全

時間:2020-12-30 04:23:24來源:大公報

  圖:梁杏媚博士(前)和研究員張志鵬(後)正在培植及檢查噬菌體 

  「我們希望能盡快到公屋內實地考察,掌握更多有關病毒傳播和活動的規律。相信對病毒的行蹤了解更多,有助於預測病毒的動向,甚至去預測流行病的未來。」

  ──梁杏媚博士

  本港新冠疫情持續擴散,部分公屋甚至出現「擾流效應」,即病毒可能在樓層之間傳播,室內室外,防不勝防,但播毒真相成謎。透過探索病毒的傳播途徑,將有助防疫抗疫。

  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兼副系主任梁杏媚博士表示,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傳播,需要警惕。梁博士及其團隊將利用偽病毒、噬菌體及示蹤氣體,到有關公屋蒐集數據並進行追蹤分析,評估不同狀況下的感染風險。據透露,有關數學模型研究初步發現,若有住戶中招,住高層和低層的住戶,或比中層住戶感染風險高。\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

  「如果一個新冠肺炎患者打噴嚏或者咳嗽,就有液體噴出來,大粒啲就係飛沫,細粒啲就係氣溶膠。」梁博士介紹,氣溶膠是浮游於空氣中液態或固態的顆粒,粒徑大小在0.01至100微米之間,存在形式通常為固體或液體。染疫者噴出的氣溶膠會攜帶着新冠病毒在空氣中飄浮,當空氣流動達到一定的速度,它們就會被稀釋,失去傳染能力。

  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存在各種各樣的氣溶膠,例如植物釋放出的花粉、燃燒物件時產生的煙塵、煮食過程中釋放出的油煙、清理環境時產生的塵埃及咳嗽時產生的飛沫,都屬於氣溶膠。梁博士說,新冠病毒之所以能在公屋大廈內上下傳播,排水通風管內的氣溶膠就是傳播媒介。

天氣風向管道設計

影響擴散狀況

   為了解開氣溶膠在公屋播毒之謎,幫助公屋改善相關設施,梁博士與理大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教授王寧添博士、理大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梅國威博士等科研人員一起攻關,擬利用偽病毒或噬菌體,以及一種名為「四氟乙烷」的示蹤氣體,到一字型、T型、Y型和十字型四款不同設計的公屋內蒐集追蹤數據,透過計算流體力學分析影響氣溶膠流動的因素,包括天氣、風向或各管道設計、洗手間的通風情況,以分析對不同座向的住戶之影響。

  梁博士透露,現時團隊正與房屋署聯絡,希望盡快到公屋實地研究。但眼下疫情嚴峻,考慮到安全等因素,有關方面會稍後安排。不過,王寧添博士則利用之前相關研究的實驗數據及數學模型,初步分析了病毒在公屋傳播的特性。

  王寧添博士曾於「沙士」期間與台灣科技大學合作,開展一系列渠管排污氣體流動的實驗,得出一些科學數據。他將這些成果用在今次的新冠病毒在公屋環境傳播的研究,得出的初步判斷是雖然不排除有風險,但在一般情況下,通過排污通風管傳染病毒機會不算高。

  他解釋,運作中的排水管道內,空氣壓力會在一定範圍內變化,內部的空氣亦會隨之而在管道內流動。帶病毒的污穢物,於排水管道內流動,如改變方向、衝擊管壁等,有可能產生氣溶膠,隨通風管道流動,通風管道若然完好、管壁無泄漏,氣溶膠粒子可在設置於屋頂的通風立管開口中釋放,並在大氣中稀釋,正常情況下氣溶膠濃度將大幅度降低,故感染風險不高。

盼實地考察公屋

掌握規律了解行蹤

  但在特定情況下,如超高濃度排放,加上溫度變化(對流)、風力風向與大廈的互動(擾流),以及門窗與廚房抽油煙機和廁所的排氣扇運作等,從通風立管出口排放的氣溶膠粒子,有機會飄浮並依附於牆壁或物件上,影響到鄰近單位。

  另外,王博士還表示,現時雖未有足夠數據判斷四類型大廈的氣流特性,但按通風立管內正氣壓的分布特點,在只考慮通風管內帶病毒氣溶膠的傳播力這一因素時,若大廈中有住戶染疫,高層及低層單位的風險比中層單位要高。

  他解釋,排污通風管內會間歇性地產生大過外面大氣壓力的低頻率「正氣壓力」,因該低頻正壓力的持續時間較長,所以氣溶膠能夠飄浮到較遠的距離。如果管道無破損的話,壓力就會將排污通風管內的空氣一路向上帶到天台的通風口流出。「因為流出的氣體離高層的住戶更近,所以高層的住戶可能就風險比較高少少。」他續解釋,低層則因為正壓力出現的頻率較高、持續時間較短,飄浮距離亦較短,只要管道並無破損,存水彎內有足夠注水,短暫的壓力只會使氣溶膠留於低層的管道內。

  該團隊已於今年八月份獲食物及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撥款逾150萬元,對公屋氣溶膠問題進行研究。團隊負責人梁杏媚博士表示,大部分撥款將用於設備購置及增加人員。「希望能盡快到公屋內實地考察,掌握更多有關病毒傳播和活動的規律。相信對病毒的行蹤了解更多,有助於預測病毒的動向,甚至去預測流行病的未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