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理大倡內地交流納正規課程

時間:2020-12-15 04:23:28來源:大公報

  圖:理大暫任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石丹理(左)建議政府在本港大學進一步推行短期內地交流項目

  【大公報訊】記者黎慧怡報道:回歸以來,各界在大中小學舉辦不同形式的內地交流活動,以增進年輕人對國家的認識,惟缺乏系統性評估以視成效。香港理工大學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短期內地學習項目有助本地大學生增強國民身份認同,促進他們對內地的積極看法和正面態度及提高跨文化能力。研究團隊建議,政府可考慮將短期內地交流元素納入正規課程,鼓勵學生自願參與並系統地評估交流成效,以提升短期內地交流項目的深度和闊度。

  研究團隊於去年1月至暑假期間,招募380位來自八大院校的本地大學生,參與為期一至八周的短期內地學習項目,包括文化交流團、暑期課程及服務學習項目。參與學生於項目開始前和結束後分別填寫網上調查問卷,回應關於跨文化能力、對中國內地及內地民眾的看法、國民身份,以及對國家的認同的問題。此外研究人員為當中42位學生參與者以及16位項目導師進行個人訪問,以深入了解他們的項目經驗和看法。

  研究發現,學生到內地短期學習體驗後,其跨文化學生的跨文化效能及跨文化溝通意識有顯著提高,如在「互動放鬆」、「尊重對方」等方面分值均有明顯上升,對內地及內地人的態度和看法變得更為積極和正面,暑期課程及服務學習項目對學生的影響顯著。

  在國民身份認同方面,以最高分10分計算,學生在項目開始前「中國公民」身份認同分值為5.98分,完成項目後提高至6.26分,表明對自己作為中國公民的身份認同有所提高,同時對「香港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民族一員」的認同強度亦有提升,其中港人身份認同在項目前後均為最高。

  兩地青年共同話題多

  帶領研究的理大暫任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石丹理表示,有一名學生在反思報告中指,自己原本抗拒與內地生共事,但在短期學習體驗期間發現,內地大學生相處起來與港生無異,兩地年輕人亦有很多共同關心的話題。他表示,希望大學生多參與該類交流項目,從而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及關注社會和國家,並建議政府在本港大學進一步推行短期內地交流項目,分配額外資源及增加撥款,優化項目設計,以及將參與內地或海外交流項目納入正規課程,並鼓勵學生自願參與等,以促進交流項目的學習成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