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法院透明度不足 議員倡設監察機制

時間:2020-09-08 04:24:04來源:大公報

  圖:《大公報》昨日踢爆,有裁判官出席7月3日「司法公正及公眾信心」的講座後稱感到受壓,但司法機構拒絕公開講座內容

  【大公報訊】記者冼國強報道:近日部分法官涉「放生」暴徒的新聞,引發社會各界強烈不滿。《大公報》昨日踢爆,有裁判官在出席7月3日「司法公正及公眾信心」的講座後稱感到受壓,但司法機構拒絕公開講座內容,大公報記者向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當面追問此事,他亦避而不答。專家學者和政界人士認為,現時監察司法的機制明顯不足,法官的偏頗立場愈來愈明顯,有必要參考外國做法,成立監察司法及量刑委員會,挽回公眾對司法系統的信心。

  大律師促公開7.3講座內容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大律師馬恩國認為,司法機構應該公開7月3日的講座內容,法院亦應該增加透明度。他又說,初審法官對案件有很大權力,而被告會否成功脫罪,取決於法官是否信納證人的供詞。現時處理涉及暴亂的案件,法官將合理疑點的準則放得太低,所以不時出現脫罪的情況。馬恩國認為,英國的量刑委員會是可以參考的。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宋小莊表示,現時監察司法的機制明顯不足,公眾只能投訴法官的行為,而不能投訴法官的裁決。宋小莊認為,既然存有人為錯誤,就應該以行政主導的方式解決,由特首指定某些法官審理某類案件,避免判刑出現太大的差距。他又說,量刑委員會是值得參考的做法,以民間推動,慢慢演變成官民參與,加強公眾對司法制度的信任。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她近年來一直推動設立由法律界及非法律界人士組成的「監察司法委員會」及「量刑委員會」。近年很多法官的判決有極大爭議,因此可參照英國量刑委員會的做法,委員會向法庭建議針對某類刑事案的量刑指引,增加法律本身的認受性及司法系統公眾參與度。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