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程式編寫可以應用在控制機械人執行各種指令\資料圖片
消息指,新高中資訊及通訊科技(ICT)課程已完成中期檢討,雖然課程已較以往「與時並進」,包括大幅縮減了不合時宜的部分,並增加程式編寫這個業界看重的技能;然而有校長坦言,最大的問題是,其實大學根本不重視這科目,不少與ICT相關的大學本科,都沒有強制要求學生要在DSE修讀此科目,或沒有收生計分優勢,令學生為配合「遊戲規則」下,寧可選擇所謂的優勢科目,也不揀讀ICT。\大公報記者 唐曉明(文、圖)
ICT課程中期檢討於2015年6月完成。《大公報》收到消息指,經過五年的廣泛諮詢,約兩周前有關文件已靜悄悄出爐,並將於2022年9月實施。根據教育局最新的「資訊及通訊科技課程補充資料」顯示,於2022/23學年,中四實施的新高中課程中,ICT選修單元將由四選一改為三選二,內容亦加強學生在程式編寫和運算思維的能力(詳見表)。ICT課程作為STEM教育的重要關鍵項目,自新高中課程推出,卻一直不是考生心儀的文憑試選修科目。有教育界人士直言,現時大專院校並無需要學生曾經報讀資訊及通訊科技科才能選擇相關課程,令該科不如物理、生物和化學般受歡迎,建議可在大學課程入讀條件增加誘因,提高科目吸引力,為香港培養科技人才。
難敵生物化學等主流學科
青年會書院助理校長梅志文認為,新課程刪減部分過時的元素,放入更多貼近現時需要的內容,藉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未必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讀。他直言,香港奉行考試升學為本的教育文化,生物、化學等主流學科,可在報讀大學的特定科目時有優勢,相較之下,修讀資訊及通訊科技課程的學生,就算選擇相關的大學課程,除了極其少數相關科目,大部分並無學分優勢,例如一個讀文科的學生,隨時因為分數較高,而比修讀資訊及通訊科技科的學生更易入到心儀的電腦課程。學生便會認為,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高中應選修有學分優勢的科目,感覺較有保障。由於新高中學制一般只會選擇二至三科,就算學生多有興趣,在粥少僧多、權衡輕重的情況下,修讀這科的學生依然不多。
優化收生要求 免資源錯配
梅志文說,資訊及通訊科技課程作為一個專業的科目,能為學生打好基礎,讓他們進入大學時更得心應手,故此大學相關科目的學系,更應渴求接受這批學生,而不是主收一些沒有相關經驗的學生,以致每次都要從最基本的理論開始教起。他建議各院校可優化收生要求,例如一些合適的科目,資訊及通訊科技科所佔比重可以是1.5倍甚至兩倍,藉以肯定學生三年新高中的努力成果,同時避免資源錯配。
就報讀大學的「遊戲規則」,《大公報》記者翻查聯招資料,發現例如港大的金融科技;城大的計算金融及金融科技、數據科學;浸大的理學士;嶺大的數據科學等學科,對DSE修讀ICT課程的學生,都沒有計分優勢,令不少學生認為讀ICT課程「無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