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追蹤\學童疫境宅家 打機成癮求助增

時間:2020-04-28 04:23:32來源:大公報

  圖:疫情下停課數月,不少學童長期宅在家中以打機解悶,令打機成癮問題加重及浮面

  全港學校因疫情停課,學童宅在家中數月,不少人打機解悶度日,若自制力稍不足便會打機成癮。香港心理學協會的上門輔導中,過半涉及子女打機求助,本月更有一名16歲少年廢寢忘食打機逾40小時,母親勸喻進食無果,報警求助。打機成癮已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列入精神疾病範疇,香港保護兒童會三月中一項調查顯示,逾六成嬰幼兒對着電子屏幕時間較疫情前長。有心理學家表示,學童打機成癮非冰山一角,建議家長與子女訂立獎罰機制,控制子女打機時間。\大公報記者 楊州

  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八歲男童傑傑(化名),自從二月停課後,學校並無安排網上教學,只是每周派工作紙。每日上學的作息規律一下子被打破,傑傑留在家中只顧打機,其母說:「佢成日打機唔做功課,叫佢唔好玩,就係唔聽,仲向我掟嘢發爛渣。」但疫情爆發前有上學的日子,傑傑打機未成癮,放學後會午睡,休息後做功課,生活有規律。「而家佢日日喺屋企,起身就係打機,牙又唔刷,臉又唔洗,一打就停唔到手,飯都唔肯食,我叫極都唔郁,唯有叫工人喺佢旁邊餵,阿仔邊食邊打機」。

  月接十宗新求助 小學生佔多

  負責跟進上述個案的香港心理學協會會長劉英健博士表示,每個輔導個案都涉及時下流行的任天堂遊戲機Switch,該男童亦不例外,沉迷打機已不能自拔,「媽媽要嗌好耐,仔仔先肯做功課,但好快又打返機」,嚴重影響生活作息。他指身體疲倦卻不眠不休、不分晝夜打機,甚至被父母勸阻打機時會感到暴躁,均是打機成癮徵狀。他觀察發現,一個育有兩名子女的家庭,打機成癮機會較獨生子女的家庭為高,如哥哥的打機行為直接影響弟弟,但弟弟自制力又不及哥哥,最終成癮。

  劉博士說,疫情停課期間多改為上門做心理輔導,至今已接獲逾30宗求助,其中過半數與子女打機有關。受疫情影響,家長減少子女外出,甚至足不出戶。若孩子有打機習慣,又長時間困在家中,便會增加他們接觸電腦、手機及遊戲機等電子屏幕產品的時間。他認為復課無期,孩子在家中沉迷打機的問題持續,而家長不懂得用妥當方法解決問題,只會令親子關係惡化。

  香港保護兒童會今年三月中一項調查顯示,逾六成嬰幼兒家長稱,子女使用電子屏幕時間較疫情之前長,其中近四成幼兒,兩歲至三歲群組,在疫情期間花最多時間使用電子屏幕。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絡沉溺輔導中心主任鄧震宇亦指出,最近每月平均接獲十宗新求助個案,當中小學生比例較高,年齡低至七歲。輔導的個案多是長期有打機習慣學生,而近月察覺因停課而打機上癮的數字有增加,但鄧說這類個案未必會求助,因部分家長以為子女打機情況受控,誤以為復課後子女會回復正常。

  「疫情迫使家長與子女在家困獸鬥,正考驗家長如何與子女長時間相處。」劉博士指家長和子女平時各有社交生活,家長上班、子女上學,雙方相處時間較短,但現時幾乎是24小時相對。當子女打機解悶被勸阻,易發生摩擦,部分家長會大聲罵,子女亦鬥大聲,「好似誰大聲誰正確」,令雙方關係變得更差。鄧震宇指出,近五年小學家長的求助個案持續增加,其中一個原因是處理子女打機的方法單一,打機成癮與學業、社交、興趣等方面得不到滿足感有關。減少打機時間並非唯一辦法,家長與子女訂立時間表之外,亦要與子女多溝通,了解他們打機背後的原因。

  宜定家教管理系統定獎罰

  劉博士建議家長應與子女約法三章,設定家教管理系統(Parent Management Training System),為子女訂立獎罰機制,譬如孩子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功課或打機時間有規律可獲獎勵,罰則為削減遊戲時間、沒收孩子在意的東西如遊戲機。他補充說,父母處事態度不一致會影響管教子女的效果;有個案情況是媽媽管教較嚴,但孩子仍不聽話,爸爸為此怪責她管教不善,結果孩子變得更不聽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