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口罩通識 「無菌」「非無菌」同具防護功能

時間:2020-04-18 04:23:38來源:大公報

  圖:內地製造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盒上列有「滅菌」與「非滅菌」,標籤與其他國家不同;圖:藥房於門口當眼處堆放口罩發售,吸引市民「格價」

  【大公報訊】記者胡家俊、方學明報道:市面有售的醫用口罩在部分盒面標明了「無菌」或「非無菌」,但「非無菌」按字面解,豈不是「有菌」嗎?專家拆解疑惑指出,這兩種口罩同樣具備防護功能,主要分別在於註冊要求不同,「非無菌」口罩沒有經過滅菌工序,但微生物標準符合安全要求,可作一般防護使用;「無菌」口罩則較高規格,通常讓醫護在特殊情況下使用。

  資料顯示,內地醫用口罩可分為「無菌」和「非無菌」兩種。「無菌」口罩僅適用於手術室等無菌特定環境,「非無菌」口罩指微生物標準符合既定安全標準,適合作一般醫用和普通民眾防護使用。而歐盟對醫用口罩的標準是EN14683,也分為無菌類和非無菌類。

  接觸隔離病人才需無菌口罩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其實我哋用緊嘅口罩,一般都屬於Non-Sterile(非無菌)㗎啦。」他稱人的口部、皮膚表面、呼吸道均不是完全無菌,而是帶有不同微生物,就算使用「無菌」(Sterile)口罩,也無可避免會令口罩沾上微生物,導致由「無菌」變「非無菌」。

  他表示,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般合規格的「非無菌」外科口罩,已有足夠防護。醫護一般也是使用「非無菌」口罩,「除非特別情況,例如接觸須絕對隔離的受感染病人,才有機會用到『無菌』口罩,並同時需穿上保護衣等其他裝備。」至於製造過程,梁子超稱,除非口罩在無塵空間製造,並經高溫消毒、嚴格密封,否則不能達至完全無菌。

  口罩充斥市場,大公報記者昨日到藥房林立的旺角西洋菜南街觀察,多間藥房在門前當眼處,出售聲稱來自香港、內地或世界各地生產的口罩。職員說,大部分口罩在內地製造,當中只有「KF94」是韓國製造。

  有藥妝店出售指明是內地製造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同時列明屬「非滅菌」類別。大公報記者就「滅菌」與「非滅菌」標準詢問職員,職員稱,這是內地設定的規定與標準,其他口罩包裝沒有這個規定,「只有真正內地入口的口罩,才會在包裝上列明滅菌或非滅菌,其他口罩不會列明。」有市民稱,包裝上列明較為清晰,對消費者選購較有保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