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譚耀宗表示,從基本法多處可見中央對港人意見的吸納、令港人安心\大公報記者攝
基本法實施至今,不少爭議圍繞權力歸屬。原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從基本法多處可見中央對港人意見的吸納、令港人安心,包括草委與民間「三上三落」互動討論。他形容基本法起草的過程「很開放」,「中央很有誠意,希望『一國兩制』成功,令香港繼續發展前進。」\大公報記者 莊恭誠
1985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名單,譚耀宗作為唯一一名勞工基層代表,成為23名香港委員之一。時年35歲的他亦是59名委員中最年輕的一位。
歷時五年 「三上三落」討論
對於基本法從無到有,譚耀宗有這樣的體會:「很開放,中央很有誠意,希望『一國兩制』成功,令香港繼續發展前進。」他憶述,兼顧國家憲法下的制度與香港原有社會制度,從而形成基本法,前所未有,因此要集思廣益,當時草委來自兩地,亦涵蓋了不同階層與界別。
譚耀宗說,基本法條文雖不算多,但起草了近五年,主因是不僅草委自己關起門來研究草擬,亦向全香港社會開放討論、鼓勵大家給意見,於是有了推動全民參與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草委亦盡量公開每次開會內容,與民間不同看法持續互動。「後來形容為『三上三落』,草委提出方案給社會,社會反映意見再給草委研究,來來去去三次,所以到1990年全國人大通過基本法,社會廣泛認同,覺得中央承諾沒變。」
基本法起草時設多個專題小組,以便深入研究不同議題,譚耀宗參加了「中央與香港特區關係」小組,重點研究中央有什麼權、下放多少權給特區。譚耀宗以基本法第17條為例,指出當時解決了立法審查權問題,基本法賦予香港特區立法權,但審查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的權力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
機制嚴謹 平衡各方考慮
另一吸納港人意見的例子是有關人大釋法的基本法第158條。譚耀宗提到,當年有港人擔憂全國人大常委會「鍾意點解釋基本法都得,無保障」,因為香港當時實行普通法,亦習慣由法院解釋法律。故草委會研究後,列明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對基本法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條款自行解釋,但若解釋的條文涉及香港特區自治範圍以外的內容,即中央政府管理的事務或中央和香港特區關係,則應由香港終審法院在終審判決前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為進一步令港人安心,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另設港人參與的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就釋法等問題提供意見。
譚耀宗又談及,全國性法律要列入基本法附件三才可在香港實施,但限於有關國防、外交和不屬於香港特區自治範圍的法律,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也要徵詢基本法委員會和特區政府意見,而且最終由特區本地公布或立法。「整套機制相當嚴謹,平衡了各方面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