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彭繼茂接受《大公報》查詢時表示,若被針筒刺傷有三方面風險,分別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及傷口處理問題。若出現病毒感染,有機會染上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甚至愛滋病,需抽血檢驗。
彭醫生指出,一般病毒感染抽血檢驗,翌日已可得出是否患乙型肝炎報告,若體內無抵抗能力,醫生會幫患者打三針乙型肝炎疫苗;至於染愛滋病風險較低,但要半年後再抽血才得出結果,醫生會詢問患者是否服食預防愛滋病的雞尾酒口服療法。
至於細菌感染,被刺傷的皮膚有可能感染食肉菌或破傷風菌,食肉菌會分泌毒素,受損皮膚會變紫變黑,然後潰爛,亦有可能沿血管蔓延身體其他地方,最壞情況要截肢,病人甚至會有生命危險;至於破傷風菌,可產生毒素破壞神經系統,醫生要為病人打破傷風針避免傷口發炎和含膿。
傷口處理方面,被針筒刺傷後應即時護理傷口,馬上消毒,一般情況下,醫生會為病人洗傷口後打破傷風針、開抗生素及止痛藥,以防傷口發炎;但若有斷針留在體內,則要以手術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