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傷病種類細分 消防急救更貼身

時間:2018-12-25 03:17:30來源:大公報

  圖:陳彥琳(左)表示,以往只能叫傷病者等待,現在可以正確指引並幫助他們施行急救\大公報記者周峻峯攝

  【大公報訊】記者周峻峯報道:「冷靜少少,先生,我會陪着你,麻煩你講傷者而家咩情況……」消防處的「調派後指引」兩個月前新增至32種傷病種類,截至上周二錄得逾11萬人次使用該服務,較過去7年共發出約4.4萬人次大幅增加。任職三年的消防隊目(控制)陳彥琳表示,過去沒分娩指引時只能叫傷病者「等車」及保持冷靜,現在可以第一身去提供正確的資訊及步驟幫助他們,工作責任感、滿足感隨之增加。

  加入消防處三年的陳彥琳,十月初首次處理分娩的調派後指引,一位市民致電說他太太即將分娩,嬰兒頭部滑出,陳自己亦格外緊張,因她沒有生育經驗,便按系統指示發問,如「懷孕第幾周」、「有否出現高危併發症」等,這位先生初時非常混亂,但有配合指示處理。惟不消一分鐘,他突然又稱「死啦!BB仔出咗世」,陳安撫說「你唔使驚,聽我講,我話你知點一步一步去做」,着他先檢查嬰兒有否呼吸,惟夫妻二人仍過於緊張無法判斷,她則聽到一直有嬰兒喊聲,故再安撫指有喊聲即是有呼吸。

  提供適當及即時急救指引

  及後,陳彥琳指示這位先生,「為嬰兒及媽媽取毛巾保暖」、「找繩子或鞋帶準備紮結臍帶」及「檢查嬰兒有否呼吸」三個指示,整個電話過程大約10分鐘,救護車已在6至7分鐘時到達。她明言,以往沒更多分類指引時,只能叫傷病者「等車」及保持冷靜,現在可以第一身即時幫到傷病者,感覺如同走到最前線,工作責任感、滿足感隨之增加。

  消防處醫務總監(調派後指引)蔡宇暉表示,控制中心每日平均處理約2200個求助個案,調派後指引雖參考國際緊急調派研究院,但其實有不少已「本地化」,以符合本港使用情況,如分娩指引只包括順產、難產、胎異常的處理情況,提供「熱水」則因應中國人傳統習俗。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