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文化區首個落成的大型表演藝術場地「戲曲中心」下月20日正式開幕,內部布局昨日首度曝光,以「殿堂級」可容逾千觀眾的大劇院「玩離地」最矚目,30米高懸浮式架空設計,可阻隔高鐵及港鐵的震動噪音。中心內外設計貫穿「戲、曲」二字背後的文化含意,大門如舞台帷幕、中庭兩側旋轉式樓梯,「以形繪聲」傳達流線般的高低樂曲,以及還原清代「睇戲」的茶館,觀眾可以一邊睇戲一邊享用茶點,感受中國傳統戲曲魅力。/大公報記者 楊州(文) 麥潤田(圖)
戲曲中心坐落在西九文化區東側,位處廣東道、柯士甸道西交界,連接高鐵香港西九龍站出口。西九管理局昨日安排傳媒預覽,戲曲中心整體建築設計糅合傳統與現代元素,借用中國傳統建築「亭」的概念,各個方向開通入口。大門如舞台帷幕,記者經大門進入中庭,猶如踏上台板,從地面到頂層大劇院,如同入門到鑒賞戲曲的學習過程。
樂池對正舞台 演奏更合拍
可容納1073位觀眾的大劇院,主色調採用象徵皇家色彩的紫色和金色。西九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表示,大劇院採用懸浮式設計,離地30米,在聲學上,可分隔附近的高鐵、港鐵以及鄰近兩條主要公路帶來的噪音及震動。冷氣出風位設於座位底部,可更好控制出風量及出風聲音,減少影響視聽效果。樓座的座位可升高,讓觀眾有更好的視野。
大劇院特設一大一小樂池,樂師由現時一般是坐於舞台旁,改為正對舞台上的戲曲表演者,方便因應表演者在台上的一舉一動,奏出合拍樂曲。化妝間的門框及走廊均加高加闊,方便身穿有靠旗等大型「行頭」的表演者出入,化妝間與表演場所置於同一層,方便他們化妝及更衣。
中庭戲台重現「榕樹頭」
戲曲中心內的另一個表演場地茶館劇場,供新一代藝術家演出,設計上還原清代睇戲的環境氛圍,座位設計與舞台平視,有別於下斜式座位設計,可容納約200位觀眾,觀賞時亦可品嘗中式茶點。
中庭空間則體現「曲」字,兩側旋轉式樓梯,如將高低樂曲以流線般形態呈現,亦有如「氣」的概念,中庭中央擺古戲台及三棵榕樹,寓意「榕樹頭」下睇戲。
戲曲中心中庭亦會舉辦展覽,展示中心興建八年的發展歷程。
戲曲中心由譚秉榮建築師事務所(現稱Revery Architecture)及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在香港營造師學會主辦的比賽入選「優秀建造團隊大獎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