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有機資源中心「擺烏龍」 「桂花鱸」當「黃花魚」

時間:2018-11-05 03:16:27來源:大公報

  圖:有機資源中心發表港人食用有機水產的調查,但展示的所謂瀕危「黃花魚」其實只是淡水「桂花鱸」

  【大公報訊】記者謝瑩瑩報道: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昨發表港人食用有機水產的調查,發現港人對可持續漁業知識貧乏,最常食用野生紅衫魚及黃花魚等,都屬瀕危品種;同時逾八成受訪者因「唔知邊度買」而從未買過可持續的有機水產。不過,中心昨日卻「擺烏龍」,在發布會上展示的所謂瀕危「黃花魚」,其實只是淡水「桂花鱸」。

  港人常吃瀕危紅衫黃花

  浸大有機資源中心九月訪問543人,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和對可持續及有機水產的認知。發現七成六人每星期平均食用水產至少一次;最多人食的是紅衫魚和黃花魚,而分別有39%及38%受訪者聲稱,過去一年有食野外捕撈的紅衫魚及黃花魚,但兩種魚都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引列為紅色避免類別,屬不可持續發展的漁業,市民應避免食用。

  調查又發現,83%受訪者過去一年未買過有機水產,主要是不知在哪裏買,有近三成人則指因沒有標籤、難分真假,為2%人因貴而不購買。當受訪者知悉哪些魚類屬不可持續類別後,有58%人同意減少食用該類別魚類,以支持可持續發展漁業。

  就調查指38%人曾食用或購買野生黃花魚,但現時不少黃花魚是人工養殖,浸大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承認,中心未能掌握市場上人工養殖及野生黃花魚的情況,調查亦未能確認受訪者是否真是食用野生黃花魚,但全球過度捕撈問題嚴重,轉為食用有機水產可支持可持續漁業發展,只要能加強公眾教育,有望增加本地有機水產的曝光率。

  他又說,本地的有機魚最多每年有二萬多條,本地有機魚的零售點較少,且有機魚糧要1.1萬元一噸,政府應給予漁民養殖津貼。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