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港青逐夢大灣區 港珠澳大橋通車實現「一小時生活圈」

時間:2018-10-22 03:16:40來源:大公報

 

圖:座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更添便利

  在粵港澳大灣區即將迎來連接三地的跨海大橋通車時刻,愈來愈多年輕人正通過實際行動,在這片熱土上放飛青春夢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公報編輯部與中聯辦青年工作部早前舉辦「港青逐夢大灣區」座談會,邀請17名香港青年代表分享參與大灣區發展的親身經歷及感想。與會者表示,繼高鐵香港段通車後,港珠澳大橋進一步為大灣區生活圈增添便利,包括蓮塘香園圍口岸等跨境基建的陸續啟用,讓大灣區人員流動更加暢通,香港年輕人可通過便捷多樣的基建北上,獻力國家,實踐理想。/大公報記者 文 軒 莊恭誠 朱晉科 趙凱瑩 林海瑩 楊 州(文) 林良堅 何嘉駿(圖)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編輯李大宏在「港青逐夢大灣區」座談會致歡迎辭時表示,大灣區是重要的國家發展策略,可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並為青年帶來無限機遇。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形容,香港青年參與大灣區建設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期待港青「在思想上走進大灣區」,認識和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

  與會青年代表紛紛就港青如何融入大灣區,如何促進整個大灣區發展提出建議。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召集人、原發展局局長政治助理何建宗表示,現時在香港創業,租金成本很高,市場亦不大,大灣區可幫香港解決土地、市場和人才三方面的不足。他認為,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蓮塘香園圍口岸等跨境基建陸續啟用,有助大灣區人才流動。

  香港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謝曉虹認為,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啟用,不但提供了更多交通選擇,亦大大便利了大灣區的交通往來。她以區內熱門的青年創業地廣州南沙為例,指過往從香港到南沙坐船要花1.5小時,搭車經虎門大橋又經常塞車,如今搭高鐵往返兩地,單程用時已縮減到約一小時,實現了「一小時生活圈」。她建議未來高鐵香港段加密短途班次,並提供月票折扣優惠,以促進大灣區人流互通。

  倡廣東省九市在港設辦事處

  香港青年紛紛表示,大灣區存在巨大發展空間,但需要各地政府協調及合作。何建宗建議大灣區九市在香港開設辦事處,為年輕人集中提供一站式的資訊發放平台,讓年輕人找到發展方向。全國青聯常委、香港新青會主席張然亦指出,需要有一站式平台為青年在大灣區發展提供協助,包括整合政府行政與社會資源、提供生活上的人文關懷等會館式的便利服務。香港菁英會副主席梁秉堅認為,讓香港青年到大灣區發展,粵港澳三地政府應組成跨部門工作小組,在政策上給予適當支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執行主席吳學明表示,區內企業和大學要更積極地以不同項目,帶動不同地方的青年交流。

  大灣區存在機遇,也存在挑戰。香港華菁會副主席趙佳音分享說,年輕人要「在變革的時代做勇敢的人」,勇於迎接挑戰。她認為,港青要融入大灣區,首先要「邁過思想的門檻」,感受粵港澳三地帶來的新氣象;其次要有不滅的熱情;最後要更加勤奮和刻苦。

          基建連通中國夢

圖:座談會嘉賓一同為港青到大灣區發展的美好前景點讚

  香港青年近年積極到內地開展事業,但因文化和政策上的差異,往往面對不少困難。多名青年代表在「港青逐夢大灣區」座談會上分享自身在內地工作的經歷。有教育界人士反映,由於港人無法取得內地的教師資格證,即使有教育使命,在內地亦無從發揮;有港青因為無內地戶籍,只能安排子女入讀學費高昂的私立學校。他們均希望大灣區能有更開放的制度,便利港青到內地工作及生活。/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

  從事教育事業的香港菁英會執委梁思韻,早於八至十年前已到廣東省從事教育工作。她形容當時情況「很痛苦」,既對內地認識不多,又因香港人無法取得內地的教師資格證,不能在當地擔任教師,十分無奈。

  梁思韻指出,如今有些港人到內地辦民辦學校,儘管能夠當法人,但仍然不能當校長及教師,她期望內地未來能夠開放教師證,讓更多港澳台教育工作者為國家的教育事業發光發亮。

  子女只能讀私立學校

  從事金融行業的香港華菁會執行主席饒桂珠稱,幾年前開始實行財務方面的人才外包服務,卻發現無論交給香港或是內地的會計師行處理,都因為雙方不了解對方的會計制度而出現問題,容易變成「兩邊公司都不能用」的情況。

  天大研究院高級助理張絲蕊在剛過去的暑假,與多位清華大學的港澳學生交流,發現他們正面對政策不完善及心理上的擔憂等實際困難,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戶籍。在內地的制度中,戶籍與升學、就業、醫療、保險、置業都息息相關。不少北上工作的港青因為無戶籍、無身份證,即使在內地工作,亦只可為子女報讀私立學校或國際學校。但內地的私立學校學費高昂,又不能享受12年義務教育,國際學校的質素則參差不齊,令子女教育問題成為阻礙港青回內地工作、就業、創業的一大顧慮。

  辦理銀行卡困難重重

  香港學生到內地升學及實習,亦會遇上各種生活上的困難,香港樹仁大學會計系三年級生楊錦富今年於六月至八月到深圳一間投資銀行實習,工作涉及手機應用程式開發,雖與大學專業不同,但可拓寬知識領域。

  但楊錦富坦言,初到深圳便遇到多種困難,如辦理銀行卡要繳交四類文件,當中有兩類難以處理,包括是納稅號碼及地址證明,同期實習學生亦有這方面的困難,相信港生到大灣區工作亦會遇到類似問題,希望未來能夠得到解決。

         破除心結「在思想上走進大灣區」

  【大公報訊】記者朱晉科報道:出席「港青逐夢大灣區」座談會的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表示,國家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時候,會更加注重具體政策的有效落實,避免出現「大門已開,小門未開」情況。

  楊成偉形容,香港青年參與大灣區建設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期待港青「在思想上走進大灣區」,破除心結,認識和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

  楊成偉表示,國家在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時,會更加考慮港澳的需求,包括政府、企業和普通市民的需求,並比以往更注重如何有效落實政策,例如最近中央出台港澳台居住證的重大措施,這些都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去年視察香港時所說的「香港一直牽動我的心」。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編輯李大宏在座談會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天地,希望政府有關部門繼續聆聽青年意見,進一步完善施政。

  李大宏致歡迎辭時表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香港就有美好未來。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發展戰略,可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並為青年帶來無限機遇。

  聽取青年代表的意見後,李大宏表示,大家對大灣區建設、香港發展,包括青年的學業,事業和置業,青年的議政、論政和參政問題,就制度建設和實踐運作提出了建議,還有自己的青春之夢、未來之夢,他希望社會各界創造條件協助港青放飛夢想。

         對接灣區所需 發揮專業優勢

  【大公報訊】記者莊恭誠、趙凱瑩報道: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執行主席吳學明在「港青逐夢大灣區」座談會上指出,香港青年在內地的機遇非常多,以置業為例,香港青年面對香港樓價高、置業難的困境,就未必要在香港買第一套房,可以把目光投向大灣區9+2的另外九個廣東城市,「與其用工資追房價,不如用磚頭追磚頭。」他建議港青可藉專業優勢對接大灣區所需,發揮所長。

  加強青年互動 潛移默化推廣

  吳學明又指出,香港青年到大灣區發展,踏出第一步或許有一些困難,例如家人未必放心,青年自己亦可能找不到方向,若區內企業和大學更積極地以不同項目帶動往來與交流,相信不僅可為青年拓展發揮空間,亦有助大學培養人才、企業覓得人才。

  明匯智庫研究主任謝曉虹,談及去年明匯智庫與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合作發布的「香港青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指數」報告,走訪調研了在大灣區城市生活、讀書和工作的香港青年,發現逾五成青年不知道什麼是粵港澳大灣區;即使知道,亦對如何找到相關政策資料、對接資源與部門等感到困擾。

  在此背景下,謝曉虹希望,以趣味而多元化的形式,全面推廣大灣區實用資訊,並加強區內青年互動。

  謝曉虹表示:「有時政府宣傳未必能夠吸引青年,甚至有反效果,關鍵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軟性手法,例如同齡人的口口相傳、有針對性的體驗式短片等。」

  大橋促進城際融通 港青灣區機遇處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