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桌桌有餘分享愛 飯飯之交惠基層

時間:2018-10-07 03:16:27來源:大公報

  圖:Joe由銀行業跳出開餐廳,生意上軌道後便貢獻社會

  做善事不但可以捐錢,亦可以「捐能力」。連鎖餐廳老闆劉偉恆(Joe)五年前離開充滿「銅臭味」的銀行業,開設餐廳,去年業務擴至第三間分店,自覺「有能力做少少嘢」,便開始派飯券,利用餐廳廚房「非高峰時間」的剩餘產能和材料,配合網上食物援助平台的剩食,每月製作約600個飯盒,曾提供有「龍蝦肉」的龍蝦汁芝士意粉、薯片配西餐等創意飯盒,讓有需要者憑飯券領取。Joe認為「香港人唔會餓死」,派飯券「最重要係多份關心、幫輕下食物使費。」讓餐廳真正成為社區的一分子。/朱樂怡(文)、林少權(圖)

  在銀行業工作了八年的Joe,2013年因為「頂唔順」巨大壓力離職,在荃灣開設第一間Beans Cafe,打算「chill(放鬆)下」,至去年初開到第三間分店,同年中更將中央處方工場由1000平方呎擴張至3000平方呎,規模和資源較豐富。他開始構思建立社區關係,「做生意係長遠,唔係做三、兩年就玩完,身邊所有人都係持份者。」

  有心 憑券取飯免審查

  但哪些是有需要的人?Joe說,「有餐廳會排隊派飯,但排得快個啲係咪真係有需要?」他的計劃剛好趕上聖雅閣福群會的網上食物援助平台「Food-Co App」誕生,利用App配對有需要機構,不用逐個機構聯繫。現時他的五間餐廳中,兩間餐廳有派飯,餐廳每日預備約30個飯盒,經機構審查、領取了飯券的受助者,每日下午二時半至晚上七時可到餐廳拿走外賣飯盒。

  用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