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建議設計構想圖
【大公報訊】法定古蹟「大館」、舊中區警署建築群內前年倒塌的已婚督察宿舍,負責活化的馬會經研究後建議,採用混合「重建」及「調適」方案進行復修,把底層改為大館訪客中心,並容納現址於營房大樓的「探索大館故事」歷史故事空間,成為訪客了解大館文物意義及發展的主要場所。
馬會提交古物諮詢委員會的最新文件顯示,混合活化方案將採取「重建」方法,利用現代物料重建倒塌部分,以及「調適」方法,運用建議設計元素重建,並進行內部更改。大樓經復修後的新立面,將以當代設計展現,既可尊重建築群內的其他歷史建築,又可與其他建築共融,認為可藉此市民訴說大樓倒塌的故事,以及展示保育和活化工作所面對的挑戰。
馬會強調,新建部分雖與現存部分連接,但外觀仍然易於辨別,強調不會變成「假古蹟」,不會對建築物文物價值產生不良影響。
磅巷台階倡列二級歷史建築
另外古蹟辦建議,有超過155年歷史、建於1863年以前的西營盤磅巷台階,列為二級歷史建築。該址向來是本地取景熱點,知名作品包括已故歌手張國榮經典作《Stand Up》、電視劇《天與地》、《心戰》等。不過同址於1961年興建的磅巷公廁及浴室,雖是全港首個擁有浴室設備的公廁,則不給予評級。至於有133年歷史、估計建於1885年的港島西半山太子台台階,建議列為三級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