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長洲有學校在每個班房都設置滅蚊燈\中通社
登革熱肆虐,「重災區」獅子山公園附近的浸信會天虹小學,有家長「大陣仗」嚴防,昨開學日着其惹蚊的女兒貼上16塊驅蚊貼返校;亦有多名學生改穿長袖衫褲防蚊叮。有醫生形容用16塊蚊貼「太誇張」,並指驅蚊貼和蚊怕水均含具毒性的化學物質DEET(避蚊胺),兒童若過量使用,隨時引致過敏,外國更有文獻指有兒童長期吸入DEET,出現抽筋、失眠及專注力下降。醫生又特別提醒,驅蚊貼與蚊怕水「打孖上」使用亦會增加濃度,呼籲家長毋須過分緊張。\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楊州(文) 蔡文豪(圖)
開學日遇上登革熱襲港,不少家長都大為緊張,做足防蚊措施,以防子女成為「毒蚊」的大餐。獅子山公園是今次登革熱源頭之一,在公園500米範圍內的天虹小學,家長更加嚴陣以待,除了為孩子噴蚊怕水、貼驅蚊貼,更有部分改穿長袖衫褲返學,以防被蚊針。
醫生:五塊已夠保護全身
就讀六年級的岑嘉晴,昨日雖未有穿上長袖衫褲,卻「全副武裝」返校,身上「驅蚊貼滿滿」,大公報記者目測點算共有16張,分別貼於兩肩、前後手袖、前後褲管及白襪上。嘉晴坦言「十分惹蚊」,過往在學校亦經常被蚊咬,她一般只會噴蚊怕水,「最近有登革熱,媽媽比較緊張,因為天氣太熱,不想穿長袖衫褲,所以為健康着想,媽媽特意買了兩盒共24張的蚊貼給我,要我返學記得貼。」
預防固然重要,但一口氣貼16張蚊貼,會否引發中毒危機?兒科專科醫生趙長成直言,「16塊確實太誇張。」他表示,一般只需在手腳各貼一塊,頸後貼一塊,合共五塊已足以保護全身。趙醫生建議,使用蚊貼時應避免直接接觸皮膚表面,應貼於衣襪上,而過量使用可能會影響嗅覺。他又提醒,若使用蚊貼後,皮膚出現過敏反應,應用清水洗淨不適位置,情況嚴重就要盡快求醫。
蚊貼蚊怕水不宜打孖用
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亦對大公報記者表示,蚊怕水、蚊貼等驅蚊產品,一般含化學成分DEET,因含有毒性,所以蚊子會避開,但產品一般設有濃度上限,兒童使用的濃度不可以超過10%。他形容,防範登革熱有如長期作戰,若兒童長期使用蚊怕水或驅蚊貼,身體不斷吸收DEET,長遠會有副作用,據外國文獻引述,長期吸入DEET的兒童,曾出現抽筋、失眠、呼吸不暢、情緒不穩等症狀,若身體對DEET有過敏反應,皮膚會紅腫痕癢。但他暫未接觸有兒童因過量用驅蚊產品引致不適。
馮宜亮又提醒家長,兒童同時使用蚊怕水和驅蚊貼,也變相提升DEET的濃度,「DEET是油溶性化學物質,容易滲透皮膚並進入血液,所以昆蟲驅避劑不能與防曬混合塗用,否則會令人體吸收DEET的效果倍增」。他建議只需使用20%以下DEET的蚊怕水或蚊貼,已足夠涵蓋小學的上學時段。
港九藥房總商會副會長劉愛國表示,登革熱疫情爆發後,驅蚊產品銷量增加20%,而聲稱可防登革熱的蚊怕水較蚊貼更多人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