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花名「道具全」的張偉全表示做糖膠玻璃樽的工藝,愈來愈少人識做 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一套好的電影,逼真的場景道具不可少。花名「道具全」的電影業界幕後製作人張偉全,早前因管有22.3萬張拍戲用的逼真道具鈔票,被控「保管偽製紙幣罪」罪成,判監四個月,緩刑兩年,事件轟動全城。「道具全」接受大公報獨家專訪,暢談入行經過。他曾參與幕後製作電影逾60部,包括講卧底警匪片《使徒行者》,2017年最高票房港產片《春嬌救志明》內的怪獸「趷趷剛」,正出自其巧手。惟業界正面對另一「困局」,一宗涉飛車場面被控危險駕駛,令業界擔心類似執法陸續有來,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田啟文無奈地說:「拍戲用的警察委任證、口供紙、警車車牌,全部都有機會被控告,但電影界追求的是逼真,電影才好看!」/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道具全」現年47歲,入行29年,是資深的電影道具製作人,行內稱為「道具領班」,形式有點像裝修公司判頭,由他開設的「偉勁製作」負責接單,公司有30多名長散工,他說「有戲就有工開」。
「趷趷剛」近年得意之作
近年內地影視業發展一日千里,幕後人才需求增,吸引不少道具同業北上賺人民幣,全港現只剩餘100多人留港從事電影道具製作,當中30多人跟着「道具全」接單搵食,部分人持有電工牌照,也有人負責搭廠景、親手製作道具,分為油漆、鐵工、特別道具(出模)等。按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規定,一般日薪介乎1230元至1400元,視乎工種。
「這行面對青黃不接問題,新人未必願意捱苦,一位師父退休,就少一個,好似做糖膠玻璃樽的工藝,愈來愈少人識做!」「道具全」拆開發泡膠盒,拿出高仿真的糖膠玻璃酒樽,即是拍攝黑幫打鬥場面時,總有人「爆樽」的指定武器。2016年,電影《使徒行者》其中一幕,主角古天樂和張家輝在餐廳爭執,張手執糖膠玻璃酒樽「爆樽」,碎片四飛,就是出自「道具全」製作公司的師父手工,「糖膠玻璃樽要做得夠精細,像真度高,要人手製作」,「一支手工精細的,已經要幾百元!」
「道具全」另一得意之作,是2017年港產片《志明救春嬌》的道具怪獸裝─「趷趷剛」。一般影迷或以為,趷趷剛以CG特技拍攝,但原來絕大部分的動作場面是由真人穿上怪獸裝扮演,「這套怪獸裝的特別之處,是全身毛髮用椰衣(又名椶,即椰殼浸皮)製成,又粗又硬,雙眼可以電動發光!」「道具全」透露,單是製作費便高達十多萬元,這套怪獸裝現時由發行兼製片商寰亞電影保留。
年輕人怕辛苦致青黃不接
電影道具行業最輝煌時期要數上世紀80、90年代,「道具全」憶述,那時候住在橫頭磡徙置區,經朋友介紹入行,做電影道具場務幫手,首套電影是成龍主演的《奇跡》。首次接觸光影世界,已經是大製作,令他眼界大開。但由於收入不穩定,他一度轉行做首飾學徒,後來和朋友合資經營餐廳,進軍飲食業,但經營不善,再遇上2003年沙士,香港百業蕭條,餐廳最後結業。
此後,他輾轉重投電影道具行業,一做四年,並創業開設製作公司,成為領班,至今參與電影幕後製作超過60部。近幾年,同行人數愈來愈少,競爭減少,他的接單量反而愈來愈多,一年有幾部,比起當初開業時只有兩、三部,生意算不錯。
不過,電影業幕後仍然面對年老化,年輕人怕辛苦不肯入行的問題,他認為前景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