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去布料市場,自行採購布料製作衣物。圖為年輕女子在街頭擺拍。右圖:年輕人用縫紉機自行製作服裝。
工作日下午的杭州四季青面料市場,人頭攢動,大批背着各色編織袋的年輕人行色匆匆,穿行於巨大的「布料叢林」中,不時揉捏色卡,尋覓心儀的面料。近日,「年輕人帶火傳統布料市場」「這屆年輕人開始去布料市場定做衣服」等話題登上熱搜榜,這群被稱為「布料獵人」的年輕人,正掀起一陣手工製衣風潮。
據《2025中國青年消費報告》顯示,18-35歲群體中,選擇「自行採購布料製作衣物」的比例三年間增長了280%。其中,70%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厭倦了快時尚品牌千篇一律的同質化設計」。\大公報記者 連愍鈺
「這是棉麻混紡布,這是萊賽爾面料。」90後服裝設計師龍龍從隨身寬大的包中掏出各種各樣的布料色卡,她經營着一家線上女裝店舖,是面料市場的常客。龍龍介紹,面料市場布料種類眾多,每隔一段時間來都能搜尋到物美價廉的布料,一般自己每周會花一天時間泡在這裏,親自觸摸面料,帶回色卡,再着手進行服裝設計。
自行買布做衫 花費可省逾半
「半米普通牛仔面料1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外加10元一米棉布做內襯,像你這個包,如果自己動手做,成本最多二十幾元。」聽聞記者背着的牛仔單肩包標價78元,龍龍笑着幫忙算了個賬,「一台家用基礎款縫紉機價格並不貴,便宜的百元就能拿下,年輕人DIY服裝,其實在布料和輔料上花費並不會太多,例如,基礎款襯衫DIY成本可低至30元/件,而商場類似款式至少售價150元以上。」
杭州四季青面料市場一家布料店店主胡女士告訴記者,一米的香雲紗180元,一米的宋錦300元,一米的桑蠶絲150元,這些高端布料的定製產品有的成本僅為線上售價的三分之一。「近年來,能明顯感覺年輕顧客比例越來越高,大多數是服裝行業的從業者,也有一部分是DIY服裝的興趣愛好者。」胡女士表示,目前,店內除了批發業務還提供零售服務,方便一些年輕人淘少量的布料自製服裝。
據《2025中國青年消費報告》顯示,18-35歲群體中,選擇「自行採購布料製作衣物」的比例三年間增長了280%。其中,70%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厭倦了快時尚品牌千篇一律的同質化設計」。
龍龍坦言,從一名服裝品牌創業者角度來看,製衣成本不能僅考慮面料價格,設計、包裝、損耗等費用都要考慮在內。「電商品牌的服裝倍率對比商場服裝會偏低,例如,一件衣服成本是200元,我們為了保本,倍率基本在3至4倍,而商場服裝倍率可達7至8倍,因此自尋面料仍意味着我們能獲得更高的自主權和成本控制空間。」
追求個性表達 將理念「縫」入服裝
來自浙江科技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大三學生泡魚正在尋找挺括的風衣面料,以完成老師布置的製作成衣的任務,「製作一件服裝要先進行打版,接着裁板片、裁布,最後使用縫紉機將布料縫合。」泡魚表示,「從布料的選擇,到版型的設計、工藝精細度的追求等,整個製衣流程都需要自己把握,也因如此,可以把自己的各種想法『縫』入服裝,打造貼合自己身材,揚長避短的服裝,讓服裝真正為人服務。」
「借助縫紉機,把自己親手挑選的布料變成獨一無二的服裝時,年輕人獲得的不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份創造的滿足。」龍龍身上寬鬆的衞衣和褲子,都是她自創的服裝品牌的產品,她通常會在逛市場中形成靈感,然後再將一個個靈感組合在一起,形成最後的作品。「逛市場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幸福感的事情。」
對龍龍而言,舒適性是她製衣過程中的一大追求。「我喜歡給人帶來『溫度』的服裝,所以我通常不會選擇尼龍這類塑料感較強的面料,而是選用棉、麻等親膚且可以穿很久的面料。當蘊含了自己生活理念的服裝被穿着在身時,我認為這還是一種自我的表達。」龍龍表示,其實製衣過程中經常困難重重,但當服裝最終完成時,挫折如過眼雲煙,「一些快時尚品牌的衣服質量較差,自己DIY服裝,雖然過程較長,但製作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會浪費,衣服的質量會更好些,耐穿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