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發改委:中國靠實體經濟起家 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全面實施「AI+」 未來產業開拓新增長點

時間:2025-10-25 05:02:45來源:大公报

  圖:「人工智能+」已深入製造、金融、醫療等重點行業領域,形成經濟增長新引擎。圖為外國記者參觀中國智造的「天工」人形機器人在不同地形的行走能力。\中新社

  10月20日至23日,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24日在中共中央發布會上介紹說,中國經濟靠實體經濟起家,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建議》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提出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量子科技、生物製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科技部部長陰和俊在同一場合表示,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繼續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力開發新的模型算法、高端算力芯片,不斷夯實人工智能發展的技術根基。推動國際交流合作,讓人工智能成為造福人類的國際公共產品,推動普惠共享。\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建議》明確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戰略任務的第一條,部署了4方面重點任務,可以從「固本升級、創新育新、擴容提質、強基增效」等方面來把握。

  新興產業催生數個萬億級市場

  在創新育新方面,鄭柵潔介紹,《建議》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這將催生出數個萬億級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建議》還提出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量子科技、生物製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產業蓄勢發力,未來10年新增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為我國經濟大盤、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全鏈條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對於備受矚目的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科技部部長陰和俊24日在同一場合表示,「十五五」時期,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議》從四方面作出部署。

  一是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全鏈條推動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決定性突破。突出國家戰略需求,部署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加強基礎研究戰略性、前瞻性、體系化布局。強化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原始創新導向。

  二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統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增強體系化攻關能力。強化科技基礎條件自主保障,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更多國家科技攻關任務。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三是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建立健全一體推進的協調機制,強化規劃銜接、政策協同、資源統籌、評價聯動。圍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協同育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

  四是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建設開放共享安全的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加快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創新,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談到中國發展人工智能目標,陰和俊表示,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建議》要求,持續加強「十五五」人工智能頂層設計和體系化部署。繼續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力開發新的模型算法、高端算力芯片,不斷夯實人工智能發展的技術根基。推動國際交流合作,讓人工智能成為造福人類的國際公共產品,推動普惠共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