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猛,但在快速發展的背後,光伏行業卻陷入了「內捲」困境。圖為浙江湖州長興公交總站光儲充一體化公交充電站。\新華社
光伏組件低至每瓦六毛多,百餘款車型加入降價行列,儲能系統中標價格屢創新低……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猛,2024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達2.78億千瓦,同比增長28%,光伏發電量達到83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然而,在快速發展的背後,光伏行業卻陷入了「內捲」困境。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整個光伏主產業鏈的企業虧損額近600億元(人民幣,下同),無序價格戰、同質化競爭等問題突出,嚴重扭曲了市場機制,阻礙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強調要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規範地方招商引資行為。這一系列部署與今年以來中央及部委層面對低價無序競爭的密集治理信號形成呼應,顯示出國家「反內捲」的決心,力圖通過政策引導助力綠色發展和新質生產力提升。\大公報記者 任芳頡、蘇雨潤
「雙碳」目標下,光伏發電作為清潔能源迎來爆發式增長。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1年至2024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增速分別為13.9%、59.3%、148.1%、28.3%,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光伏行業的高景氣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至少有108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進入光伏行業,多家上市公司加碼投資新項目。
供需失衡引發價格「雪崩」
資本的蜂擁而至帶來產能快速膨脹,供需天平的失衡引發全產業鏈價格「雪崩」。2024年,全年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價格跌幅分別達39%、50%、40%和29%。2025年以來,組件最低報價0.6元/W,較2023年下降40%,這一價格比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測算的最低成本0.68元/W還要低。面對愈演愈烈的「內捲」困局,光伏巨頭們頻頻發聲,「中國光伏亟待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同時施力。」
中央地方同穩定行業發展
今年以來,政策工具箱持續加碼行業治理,反內捲行動從企業自發共識升級為國家戰略引導。國家能源局2月正式發布《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分布式光伏行業迎來新一輪政策「組合拳」。6月27日,《反不正當競爭法》完成修訂,將「內捲式」競爭納入調整範圍予以重點規制。6月29日,《人民日報》在頭版發布金社平署名文章《在破除「內捲式」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直指光伏、儲能行業的惡性競爭「亂象」。7月3日,工信部召集14家光伏企業及行業協會負責人座談,明確提出依法整治光伏行業無序競爭,推動企業提升產品品質,促進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地方層面的創新實踐同樣亮眼。江蘇、青海等地出台專項政策,通過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拓展國際市場、推動產業鏈整合等舉措,為行業穩定發展注入動能。其中江蘇省明確提出,到2027年,在新一代光伏電池、超大型風電機組、氫能「製儲輸用」和新型儲能等關鍵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並以光伏、風電、氫能等新能源產業為重點方向,部署關鍵技術攻關、海外市場拓展等九大行動,為行業轉型升級繪製清晰路線圖。
如今,從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合力持續釋放,政府、市場與企業正形成破解內捲的強大共識,光伏產業正擺脫低水平競爭,向着綠色發展邁進,為中國新質生產力提升與「雙碳」目標實現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