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三易旗艦血戰江陰 海軍名將與敵拚到底

時間:2025-09-08 05:02:47來源:大公报

  圖:在福州三坊七巷的陳季良將軍故居,陳季良的侄孫陳志宏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大公報記者何德花攝

  「我死後,不要讓我入土,我要看着日本人被打敗。等打敗了日本人,你就往我的棺材裏倒幾杯酒,我也要好好慶賀一番。」1945年春,因江陰海戰積下的腰傷復發,海軍抗日名將陳季良在四川萬縣(今重慶萬州區)離開了人世。陳季良的夫人遵照遺言,為其製了一口水泥棺,放在重慶山坡上。

  「抗戰勝利後,陳季良的水泥靈柩被運回福州,我爸爸和爺爺去接棺。當載着靈柩的軍艦抵達福州馬尾港時,鄉親們湧到碼頭,迎接這位抗日英烈魂歸故里。」在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19號陳季良將軍故居,這位抗日名將的侄孫陳志宏告訴大公報記者。

  腰傷血流如注 堅持不下火線

  指針撥回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將戰火蔓延至華東地區,企圖水陸並進襲取南京,迫使中國投降。8月6日,國民政府最高國防會議作出封鎖長江、保衛南京決定,防禦焦點就選在江陰要塞。8月12日,時任海軍部常務次長兼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赴江陰主持水道封鎖,並坐鎮旗艦「平海」號。淞滬會戰隨即於翌日爆發,日本戰機自8月16日起開始空襲江陰江面。

  隨着淞滬戰事白熱化,9月下旬,日軍對江陰封鎖線的攻勢升級。從22日午前至晚上,日機大舉圍攻中國軍艦,各艦官兵浴血奮戰6小時,終於擊退日機。翌日,敵機72架再空襲江陰封鎖線,集中轟炸中國海軍主力「平海」「寧海」兩艘巡洋艦。海軍官兵英勇拚殺,先後擊落日機4架,但「平海」「寧海」兩艦先後沉沒。陳季良移駐「逸仙」號巡洋艦,掛出司令旗繼續指揮。

  25日上午,日機16架再次來犯,輪番轟炸正在溯江的「逸仙」艦,陳季良率領全艦官兵沉着應戰,擊落敵機2架;但「逸仙」號也中彈進水,艦上官兵犧牲14人,重傷6人。官兵們勸陳季良快撤,陳季良喝道:「不,我們還剩十幾發炮彈,我們要和敵人拚到底!」激戰中,陳季良腰部受傷,血流如注,倒在甲板上。在此危急關頭,陳季良頑強地站起來,大吼一聲:「中國軍人最好的歸屬,就是與敵人戰到最後一刻!」全艦官兵大受鼓舞,繼續血戰,直到「逸仙」號被炸沉。

  「司令旗在,中國的艦隊就在」

  負傷後的陳季良依然不下火線,移駐「定安」號運輸艦,再次升起司令旗。當有人勸告「掛司令旗暴露目標很危險」時,陳季良堅定地說:「司令旗在,中國的艦隊就在,對敵人是蔑視,對自己的人是鼓舞。」

  雖然陳季良所率的中國海軍第一艦隊主力艦在敵機狂轟濫炸之下損失殆盡,但日寇卻依然未能突破江陰封鎖線,中國海軍至12月初始奉命放棄江陰防區,退守長江上游。儘管雙方海軍實力懸殊巨大,這場持續三個月的江陰血戰,還是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

  此後,第一艦隊司令部設於萬縣,陳季良帶傷堅持抗戰工作。1945年4月14日,陳季良在當地病逝,終年62歲,獲追贈海軍上將軍銜。

  「陳季良一生正直,非常愛國,捨命抗戰,獲得過21枚勳章,是我們家族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化身。」陳志宏希望能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將陳季良故居修繕完備,傳承他的愛國精神。\大公報記者何德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