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來自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李家立醫生(右一)查看患者病情。\新華社
「如果沒有醫保,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山東東營市民王女士患有糖尿病合併腎病綜合症。去年以來,她住院治療先後花費15.55萬元(人民幣,下同),通過醫保、大病保險報銷和醫療救助,個人僅支付了1.72萬元。「十四五」期間,中國持續深化醫改,着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痼疾。
五年來,中國新增布局11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4億多人次、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402種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一個個牽動億萬家庭的數字,恰恰是一份份醫衞事業發展成績單。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間的醫衞事業,既有法治護航,也有科技賦能。一方面,《醫療保障法》立法持續推進,《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等2部行政法規頒布實施,醫保基金監管法治建設持續強化。另一方面,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醫保業務編碼標準全國統一,醫保智能管理水平顯著提升。醫保碼、移動支付和電子處方全面應用,群眾就醫購藥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