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山東博興縣東風社區,博興縣戲劇團演員教孩子們戲劇表演。\新華社
回顧「十四五」時期國家在民生領域的發展成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研究員劉英說,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民生福祉既是國家發展的出發點,也是政策實效的落腳點。
在「十四五」規劃中,民生指標佔比超過1/3,是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的。這不僅充分說明了國家的政策導向,更彰顯了一份「暖意融融」的民本情懷。
「『十四五』時期,民生指標可以說都已經實現,有的甚至是超預期實現。這一系列都體現出既有長期戰略規劃的民生福祉保障的部署,也有各個時期針對着當期面臨的新壓力,不斷優化調整政策更好來提升民生。」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岩表示。
「群眾所需」就是「政策所指」
劉英還認為,「十四五」規劃圍繞那些民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把民生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上,真正做到了「群眾所需」,就是「政策所指」。如今回看國家「十四五」期間在教育、醫療等領域所取得的發展成就,堪稱一張溫情滿滿的民生成績單。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周海兵日前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造福人民作為根本價值取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把民生實事辦實辦好,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