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政府正積極推動社區藥房的發展,初步目標是全港18區,每區有5至6間社區藥房。圖為港大社區藥房。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表示,理解市民對夜診有需求,未來會研究提升家庭醫學門診的供應,包括服務時間,甚至提供跨區服務,務求更幫助到有需要的市民,長遠希望建立「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模式。他又表示,政府正積極推動社區藥房的發展,初步目標是全港18區,每區有5至6間社區藥房。\大公報記者 戴靜文
盧寵茂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醫院管理局過去兩年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以及加強挽留本地人才的措施,減低流失率,醫護人手現時有「正增長」。隨着人手等資源增加,當局未來會研究可否進一步提高家庭醫學門診的夜診供應,照顧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
長遠「一人一家庭醫生」
盧寵茂表示,普通科門診在過去一段時間有增加服務,部分地區的門診服務時間已延長至晚上10時,以及有在假期提供服務。未來當局會研究可否從兩方面再增加服務,一方面是強化配對,在需求比較大的地區,研究進行跨區人手調配,務求令需求和供應能夠匹配。
另一方面是探討是否進一步延長夜診時間,但強調要做好平衡,善用醫護人手,避免浪費醫療資源,「醫療資源是很寶貴的,如果真正有急症需要的,我們當然責無旁貸,急症室要提供服務;但是對一些比較輕症的,是否需要『半夜三更』去就診呢?因為如果我們要在普通科門診或家庭醫學門診安排醫護人員通宵達旦等待有需要的病人、一些小病就診的人,這並不符合經濟效益,也浪費了我們的寶貴醫療資源。」
盧寵茂表示,除了公營醫療,現時14間私家醫院幾乎有夜診服務,政府整合資料供市民參考,期望鼓勵市民多向家庭醫生求診,長遠建立「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模式,照顧患傷風感冒或慢性疾病等病人。
社區藥房擬每區5至6間
他又指出,當局正積極推動社區藥房的發展,初步目標是在全港18區,每區有5至6個社區藥房,但部分地區人口結構不同,視乎需要,社區藥房數目可能會多一些。局方計劃會先以個別地區做試點,暫未有定案,仍與業界商討具體細節,而業界反應相當理想。
政府在2023年11月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目標在三年先導期內有20萬人參加。盧寵茂表示,參與人數現已達標,甚至超標,相信不用三年便達到20萬目標。現時參與計劃的約14萬人中,8萬人已完成檢查,其中4成人被檢出有高血糖或高血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