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首屆「人民.大公」灣區智匯政策圓桌會在前海舉行。
作為「一國兩制三法域」融合發展的國家戰略平台,粵港澳大灣區正加速構建以規則銜接、機制創新為核心的政策試驗場。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首屆「人民.大公」灣區智匯政策圓桌會在前海舉行,來自粵港澳三地政、產、學、研數十名代表匯聚一堂,圍繞「全面提升灣區發展創新力的政策供給與創新」展開深度研討。
大會當天發布了《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基礎,設立中國式治理現代化政策創新先行試驗區》報告,並圍繞「大灣區發展與公共政策創新」、「大灣區發展與經濟政策創新」、「大灣區發展與科技政策創新」、「大灣區發展與社會政策創新」舉行了四場圓桌會議,粵港澳三地與會代表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大公報記者 李望賢、毛麗娟(文、圖)
以灣區智慧成就中國方案 助力全球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公共政策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扎實推進中國式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理論構建與實踐創新、服務大灣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中國人民大學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創辦「人民.大公」灣區智匯政策圓桌會,並致力於將圓桌會打造成為政府部門、學者、社會各界參與,匯聚灣區政策創新群力、創新樣本、創新智慧的重要平台,通過政策設計者、制定者、執行者、受益者、需求者聯動推動高質量政策供給,以灣區智慧成就中國方案,以中國方案助力全球發展,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灣區篇章。
林尚立在當天的會議總結中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要以建設「大市場」推動人、物等要素的平行流動,以管理高端化、服務高端化、人才高端化加強對區域發展的高端帶動,以推動政策協同、標準互認實現區域間發展動能的轉化互動,凝聚各方智慧、研究各種方案,服務大灣區成為新時代的「制度創新策源地」和「改革開放試驗田」。
通過制度創新 打破人才資金等跨境障礙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大宏致辭表示,積極推動政策體系與制度框架的創新性變革,是全面提升灣區發展創新力的有力保障,承載着三個維度的時代使命。在國家戰略維度,中央賦予大灣區「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定位,就是寄望大灣區以創新智慧將「制度差異」轉化為「治理優勢」,為「一國兩制」實踐探路、為國家戰略落地架橋,打造具有全球示範意義的區域治理新模式。在區域發展維度,當前灣區內部各類要素流動中依然存在隱性壁壘,唯有通過制度創新,打破人才、資金、數據等要素的跨境流通障礙,才能讓大灣區真正成為吸引各類創新資源自由湧動的「強磁場」。在全球競爭維度,這是爭奪規則話語權的應考之責。當今世界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局,大灣區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在制度創新上敢為人先,在數據跨境、綠色金融、知識產權等領域率先形成「中國標準」,讓世界在灣區實踐中看見中國制度的開放張力與創新活力。
當天,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中國公共政策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鵬發布了《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基礎,設立中國式治理現代化政策創新先行試驗區》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在國內眾多發展區域裏,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基礎設立中國式治理現代化政策創新先行試驗區,既緣於其獨特的治理稟賦和基礎,也是其發展的重要動力和需求,更是實現國家戰略的創新載體。建議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創新組織架構、推動區域治理融合、加大對試點改革支持力度、積極總結試驗區探索經驗,為推動中國式治理現代化提供堅實基礎。
據悉,「人民.大公」灣區智匯政策圓桌會未來每季度將舉行一次,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搭建粵港澳三地政、產、學、研對話平台,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政策的創新鼓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