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長期研究人工智能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右圖:人工智能機器人、多模態大模型和可信數據空間等一批新技術、新服務、新產品在本次峰會上呈現,首展率達到65%以上。圖為參會人員與人形機器人互動。\大公報記者蔣煌基攝
以「二十五載奮進路 數字中國譜新篇─數智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2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開幕。2025年是「數字福建」建設25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推進「數字中國」建設10周年。本屆峰會分四大板塊,設置現場體驗區,人工智能機器人、多模態大模型和可信數據空間等一批新技術、新服務、新產品在本次峰會上呈現,首展率達到65%以上。
峰會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等70餘項成果,全面呈現中國在數字技術創新、人工智能應用、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新進展,逾100名院士專家齊聚峰會。在峰會「院士專家行(論壇)」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表示,像DeepSeek這樣的團隊,中國至少有18個與之水平相當的團隊。\大公報記者 蔣煌基、蘇榕蓉福州報道
本屆數字峰會,現場體驗區設置優化數字環境、強化關鍵能力、夯實數字基礎、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四個展覽版塊,以及數字中國創新發展、數字生態文明、數據要素企業三個特色專區。並推出超100個互動體驗項目和超30個實物模型。其中,現場體驗區面積約5.6萬平方米,展示海量硬核科技和創新成果,大批數字新技術新產品首發。
家用機器人三五年料投入市場
人氣最高的當屬各大企業帶來的智能機器人,現場匯聚了包括宇樹人形機器人G1、邏騰(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的球形機器人、中國移動仿生人形機器人「小思」、看家陪伴機器人「小佳」、工業機器人等等,從家庭─社區─城市─工業,機器人已實現全場景覆蓋。
福州市民林先生在與人形機器人互動後向本大公報表示,老百姓比較關心會做家務、會照顧老人的家庭場景中的機器人什麼時候可以投入使用。峰會現場一位某機器人科技公司負責人向大公報表示,目前家用機器人確實還停留在各大廠商和研究機構的實驗室裏,主要是家庭場景複雜多變,技術難度和安全要求都極高,行業預測在三、五年內,家用機器人有望分階段進入家庭使用。
行業大模型賦能產業 我國優勢巨大
長期研究人工智能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在此間數字峰會「院士專家行(論壇)」活動上透露,像DeepSeek這樣的團隊,中國至少有18個與之水平相當的團隊,這彰顯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蘊藏實力。吳志強介紹,中國早期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餵料」訓練時,什麼原料都吸收,但往往原料魚目混珠,信息真真假假;另一方面,因為大規模的「餵料」,導致算力消耗巨大。自2020年後,中國科學界開始轉變思路,集中精力突破精準專業小模型,利用各領域精良文獻訓練,走出一條以5%-10%算力實現更精準效果的特色之路。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說,他認為中國在行業大模型賦能產業方面具備優勢。「我們的行業最齊、數據最齊,這是AI最重要的基礎;再加上我們有些開源的大模型,包括有些好的算法,我認為我們完全可以在行業製造業方面走在前面。」劉韻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