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7日,深港數據跨境安全便捷通道等項目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成果發布會上正式啟動。
27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舉辦以「開放前海、創新前海、活力前海」為主題的成果發布會,首次發布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十大標誌性制度創新成果,一批重點項目和重點招商成果也在現場集中亮相。
其中,深港數據跨境安全便捷通道的落地備受矚目。該通道通過「雙鏈驗證」技術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通過區塊鏈比對數據指紋,既維護港企的數據主權,又符合內地數據安全要求,加速深港兩地互聯互通,助力深港合作從制度探索邁入技術賦能新階段,為大灣區數據要素流通與數字規則對接提供關鍵範式。\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深圳報道
十年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堅持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構建了「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交通運輸自由便利、人員往來自由便利、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等「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的開放體系。
數據顯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882項,全國複製推廣104項,連續三年蟬聯中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第一;區內海關備案企業數量突破1.1萬家,外貿進出口總值由712億元(人民幣,下同)升至2024年的5379.8億元,年均增長超25%。
從14天到1分鐘 金融數據驗證提速
會上還從規則銜接、數據流通、產業集聚、文化建設等方面集中發布了一批重點項目,包括簽署《共建國家級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深圳)合作安排》、推動「一線直通、智聯監管」改革模式、建立「深圳數據要素流通服務中心.前海」、打造深港數據跨境安全便捷通道、掛牌深圳市域外法律查明和研究中心、建設前海國際人才創新交流中心等。
廣東省數字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德豪博士分析,深港數據跨境安全便捷通道的推出,標誌着兩地合作從制度探索進入技術落地的實質階段。首先,可以解決數據主權與流通的核心矛盾,平台採用「雙鏈驗證」技術架構,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的跨境驗證模式。通過區塊鏈比對數據指紋而非傳輸原始數據,既維護香港企業的數據主權,又符合內地數據安全要求。以企業KYC驗證(金融機構確認客戶身份的程序)為例,傳統跨境核驗需14天,現在通過哈希值比對僅需1分鐘,這種效率提升可使港企內地融資成本降低。
數據互聯 推動平台標準國際化
其次,可促進大灣區數據要素一體化。平台將為深港共建「數字孿生城市」提供技術支撐。「我們公司正在推進的北斗網格碼空間數據融合,可通過該平台實現深港口岸人流、物流的實時數據同步。」李德豪解釋。第三是探索數字經濟國際規則新路徑。平台創新的「監管共治」模式具有示範價值,例如深港金融監管部門共建網絡安全領導小組,通過白名單機制動態管理數據權限,從底層保障數據主權可控,為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驗證基礎。
李德豪認為,深港數據互聯中短期內可在以下三個方向重點推進:優先納入醫療影像數據驗證,解決跨境醫學研究中的數據障礙;試點科研數據聯合訓練機制,允許認證機構在加密環境下調用兩地數據訓練AI模型;推動平台技術標準國際化,將「灣區方案」轉化為全球數字治理的參考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