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3月22日,江蘇無錫的一個數據採集實訓基地內,工程師在調試人形機器人。\新華社
【大公報訊】記者任芳頡北京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國務院新聞辦2日舉行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在發布會上表示,將有序推動數據開放流通。一方面,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根據需求向部門和地方共享信息,提供信用信息服務,大力推動區域間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信用評價互認和信用獎懲協同,支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另一方面,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權運營管理辦法,依法依規向信用服務機構開放信用信息,有效培育信用市場,發展壯大信用經濟。
李春臨特別提到,企業「走出去」和外資企業「引進來」時,都迫切需要了解交易對手方的信用狀況,這就對信用信息跨境流通提出了要求。粵港澳大灣區對此進行了有益探索,如珠海市建立了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務平台,聚焦三地企業跨境市場開拓、風險管控、貿易融資等實際需求,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跨境信用服務。「我們將及時總結經驗,有序推動信用產品跨境互認,有效支撐高水平對外開放。」
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支持力度
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對於提高小微企業的融資可得性具有重要作用。金融監管總局普惠金融司司長蔣平會在發布會上介紹了當前小微企業融資的情況,截至2025年2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3.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達12.6%。下一步,將繼續會同國家發改委做深做實「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引導金融機構精準對接,保持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力度,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的支持力度,更好滿足守信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