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大公報表示,美國「經濟圍獵」手段多樣,除了「經濟殺手」製造債務陷阱外,還包括通過炒高發展中國家資產後突然做空,收割利益,如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做空泰銖,甚至還有國際資本揚言要做空港股,最終被中國成功避險。
他強調,儘管美國手段多樣,但不會影響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不過需要警惕其中的風險。白明建議,應加強對外資的監管,從資金來源和主營業務入手,對出資人進行驗資驗質,核查其是否有「圍獵」他國的劣跡,並及時應對潛在風險。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郭寒冰認為,面對美國「經濟圍獵」的風險,中國需要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採取措施。
在政府層面,戰略規劃與政策引導是關鍵。首先,完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穿透式監管。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要嚴格把控外資流入的質量和規模,對外債進行精細化管理。其次,中國要繼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減少對國外技術和資源的依賴,提升國家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如中國的新能源產業,通過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不僅減少了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還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了主動權。
再者,中國政府應繼續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深化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轉讓、人才培養等方式,助力合作國家實現經濟自主發展,增強全球經濟的多極化趨勢,削弱美國經濟霸權的影響力。
企業自主研發 擺脫技術依賴
在企業層面,需從多元維度抵禦美國「經濟圍獵」風險。從技術研發與創新角度,企業應將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視為生命線,要加大研發投入,建立自主研發體系,像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從電池技術到電控系統全方位布局研發,研發出刀片電池,提升產品競爭力,擺脫對國外技術依賴,降低制裁風險。在市場布局方面,企業應踐行全球化多元布局策略。「比如福耀玻璃在全球多地投資建廠,既貼近當地市場,又能分散風險,降低對美國單一市場依賴,規避貿易摩擦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