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專家解讀/銘記先生遺志 繼承未竟志業

時間:2025-03-13 05:02:35來源:大公报

  對於如何理解「中山精神」及其對凝聚兩岸共識有何作用,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安東強表示,學界對「中山精神」有很多講法。他認為,「中山精神」用兩個字概括是「博愛」,用四個字概括是「天下為公」。「博愛」是孫中山政治學說的核心之一,他將「博愛」定義為超越私愛的公愛,強調人與人、階級與階級、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互愛互助,並將其視作人類和諧與幸福的基礎。孫中山認為,通過「博愛」可達到他對理想社會的終極追求——「天下為公」,並明確表示「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以三民主義實現民有、民治、民享的「至完美的國家」。

  安東強表示,孫中山是海峽兩岸的重要政治文化紐帶,其愛國主義精神和發展實業、重視民生等政治理念,有助於兩岸找到和平統一的「最大公約數」。兩岸關係形勢越是趨複雜嚴峻,越凸顯中山精神之寶貴。孫中山先生曾說,「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使我們能夠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他還提到,「『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安東強強調,兩岸中國人共同紀念、緬懷孫中山先生,需始終銘記先生遺志,繼承先生未竟的志業。\中新社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