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羽絨服裏沒羽絨? 業界:勿貪小便宜

時間:2024-11-28 05:02:38來源:大公报

  圖:內地寒潮來襲,平價「羽絨服」質量成為各界焦點。圖為小朋友穿着羽絨服在雪中玩耍。\中新社

  近日,「內地7萬餘件兒童羽絨服裏竟沒有真羽絨」「售價159元的鵝絨服在直播間一晚賣出1.2萬件」的新聞引發廣大消費者關注。穿了沒幾天就跑毛掉絮,剪開面料才發現填充物並非羽絨,標籤上寫的和實際不是一回事……這是很多內地消費者購買羽絨服遇到的煩心事。

  有業界專家表示,如果羽絨服售價過於低廉,可能用了偽劣填充料,含有未消毒的廢舊羽毛或化學物質等,容易引發皮膚過敏、呼吸道疾病,存在健康隱患,消費者切勿因貪圖便宜購買。

  【大公報訊】綜合新華社、記者王莉報道:「絨子含量在50%及以上才能叫羽絨服,低於50%就不能叫羽絨服。絨子含量每增加5%為一檔,最高95%。標籤沒有標註絨子含量、標註的絨子含量並非5%的整數倍,或者超過95%,都不符合羽絨服裝國家標準要求。」中國羽絨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國際羽絨羽毛局副主席姚小蔓說。

  2022年4月起實施的GB/T 14272-2021《羽絨服裝》新國標,把舊標準的「含絨量」修改為「絨子含量」,即羽絨羽毛中絨子所佔的質量百分比。新國標中,絨子含量指的是一朵一朵絨朵的含量,不包含絨絲。絨絲也叫飛絲,是從絨子或毛片根部脫落下來的單根絨絲,保暖性能相對絨子較差,超標後容易造成鑽絨現象。一個完整的絨子呈發散性的球形狀態,這樣的形態有利於空氣的儲存,也就意味着保暖性能更佳。標註絨子含量能更直觀表現羽絨品質高低,同時也與國際市場接軌。

  偽劣填充物損害消費者健康

  從部分消費者的投訴舉報看,有的無良商家以飛絲、粉碎毛等混合物代替羽絨。有的短斤少兩,比如標註絨子含量90%,實際連50%都不到;有的惡意造假,用蓬鬆棉、聚酯纖維等填充。一些不法商家生產的假羽絨服既不貼牌,也沒有產品標籤,不投放市場,等有經銷商來取貨時才貼標,加工完立即運走。一旦遇到監管部門檢查,以未標註羽絨服、沒有上市銷售等擦邊球方式逃避監管。根據今年1月市場監管總局通報的羽絨服裝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抽查的185批次產品中有26批次不合格。

  「售價159元的鵝絨服在直播間一晚賣出1.2萬件」,現在市面上有些羽絨服價格低得離譜,能做到真材實料嗎?根據中國羽絨工業協會對全國主要羽絨產區多家優質羽絨原料企業報價的統計分析,羽絨原料價格今年以來大幅上漲。以羽絨服國家標準、絨子含量90%的白鴨絨為例,當前每千克價格約510元,按照一件成品羽絨服充絨量200克計算,不計生產損耗,僅絨的成本就需要102元。目前羽絨服填充物僅有鵝絨和鴨絨,鵝絨的產量遠低於鴨絨,相同絨子含量的羽絨,鵝絨價格通常是鴨絨價格的1.8倍。照此估算,159元的鵝絨服,可能連絨的成本都不夠。中國羽絨工業協會信息部主任祝煒表示,從羽絨原料的成本價格看,如果羽絨服售價過於低廉,可能用了偽劣填充料,含有未消毒的廢舊羽毛或化學物質等,容易引發皮膚過敏、呼吸道疾病,存在健康隱患,消費者切勿因貪圖便宜購買。

  律師:存好購物票據 備不時之需

  當消費者購買到不合格或假冒偽劣羽絨服時該如何維權?浙江佑平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俞起提醒消費者,購買前向商家索要產品成分表、質檢報告或品牌授權書等產品憑證,以及購買後保存好購物票據、客服聊天紀錄等證據尤為重要。

  俞起表示,如消費者向商家反饋質量問題而商家拒不承認,消費者可到專業檢測機構進行鑒定,確屬質量問題,可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或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如果確認商家存在欺詐,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消費者可要求「退一賠三」,即可提出增加所購商品價款三倍的賠償,如果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按500元計算。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羽絨服達到一定涉案金額,可能會因構成製售偽劣產品罪而被追究刑事責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